病情描述及疑問:我胸部小,早上吃花生黑豆黑芝麻豆漿,下午吃花生炖豬腳,可是我又怕胖,問一下我這樣吃胸部會大嗎,會不會胖啊
擅長:全科
建議:黃豆愛漲氣!黃豆是豆科植物大豆的黃色種子,為“豆中之王”。 黃豆性味甘、平,歸脾、胃、大腸經。其含蛋白質40%左右,在量和質上均可與動物蛋白比美,所以黃豆有“植物肉”及“綠色乳牛”之譽。黃豆蛋白質中所含必需氨基酸較全,尤其富含賴氨酸,正好補充谷類賴氨酸不足的缺陷,而黃豆中缺乏的蛋氨酸,又可得到谷類的補充。因此,我國人民一向以谷豆混食,以使蛋白質互補,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黃豆脂肪含量為18—20%。比動物性脂肪優越之點是含膽固醇少,而富含亞麻油酸及亞麻油稀酸,這類不飽和脂肪酸使黃豆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卵磷脂也較多,這對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重要意義。 每100克黃豆含鈣約367毫克,磷571毫克,對預防小兒佝偻病及易患骨質脫鈣的老年人很是相宜,對神經衰弱和體虛者也大有裨益。每百克黃豆含鐵11毫克,不僅量多並且易為人體吸收,所以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及缺鐵性貧血患者極有利。此外還有鉀、鈉等無機鹽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 黃豆纖維質富含皂草甙,具有減少體內膽固醇的作用。據澳大利亞研究者指出,人體中分泌消化脂肪的膽酸,是在肝髒內由膽固醇合成,含皂草甙的食物纖維質能吸收膽酸,並使之隨糞便排出體外。膽酸的消耗,必然要動用體內膽固醇繼續制造以資補償,從而促進了膽固醇的代謝,不僅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沉積,而且間接起到保護心髒健康的作用。 黃豆在營養上的種種優勝之處,決定了它的藥用價值。這一點我們的祖先早已發現,例如漢代人假托神農之名所寫的《神農本草經》中,已把大豆列為中品,並指出它的功用可治“癰腫”、“止痛”等;梁代《名醫別錄》說黃豆可以“逐水脹,除胃中熱痺、傷中淋露,下瘀血,散五髒結積內寒”等。明代李時珍指出:大豆“治腎病,利水下氣,制諸風熱,活血,解諸毒。”並舉《延年秘錄》“服食大豆”方雲:大豆五升,如作醬法,取黃搗末,以豬肪煉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溫酒送下。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骨髓,加氣力,補虛能食。” 黃宮繡《本草求真》有一段論述甚為精到:“黃大豆,按書既言味甘,服多壅氣,生痰動嗽;又曰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脹腫毒,其理似屬一兩歧。豈知書言甘壅而滯,是即炒熟而氣不洩之意也;書言寬中下氣利腸,是即生冷未炒熟之意也。凡物生則疏洩,服之多有疏洩之害。故豆須分生熟,而治則有補瀉之別耳。用補,則須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則宜,若使多服不節,則必見有生痰、壅氣、動嗽之弊矣。” 藥膳方選: 1、黃豆皮湯:黃豆皮200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劑。治大便秘結或習慣性便秘。 2、黃豆皮炭:黃豆皮炒炭研末,每服3-9克,一日2次,開水送服。治腹瀉。 附:黃豆芽。 黃豆芽鮮者味甘性寒,無毒,干者味甘性平。入脾、胃、膀胱經。有利濕,清暑,通脈之功效。用於暑濕、濕溫、發熱、身重、胸悶、濕痺、水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