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又稱肩周炎、五十肩,多見於中老年人。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多在肩前部),常放射至頸、背、上臂或前臂、手部,影響肩關節活動,穿脫衣服、梳頭等日常生活動作也感到不便。常因外傷、受寒、勞損,或因某種骨科疾病較長期臥位、肩部不活動等誘發肩周炎。
有時急性發作,但多數發病較慢,病程數周、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疼痛夜間加重,以致影響睡眠。檢查肩關節外表無紅腫,關節及附近有局限或廣泛壓痛,周圍肌肉萎縮。血化驗及X線檢查無異常改變。
此病雖很常見,但由於一般不威脅生命,許多病人經歷過一段時間痛苦折磨後,會自然好轉,甚至痊愈,症狀全部消失。所以,此病又有“凝肩”、“凍結肩”之稱,意思是說到時候就像春來化凍一樣自然恢復。病因也因此研究不夠深入,加上其他因素制約,結果至今也未真正搞清楚。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對肩周炎的病因研究已取得了長足進步,過去模糊的肩周炎概念越來越清晰。目前認為,肩周炎至少包括以下幾種病:
(1)狹義肩周炎,即粘連性關節囊炎。
(2)肩關節不穩。
(3)肩峰撞擊症。
(4)肩峰下滑囊炎。
(5)鈣化性岡上肌腱炎。
(6)肩袖損傷。
(7)盂肱關節關節炎(風濕性、類風濕性、骨關節炎等)。
(8)關節內游離體。
(9)眩二頭肌長頭腱炎等。
因此,可以說肩周炎是個大家族,如果將過去廣義的肩周炎比做一個果籃,那麼,果籃裡就裝著上述“蘋果”、“梨子”、“葡萄”等各種形態、口味不同的具體水果。
基於這種新認識,對肩關節疼痛的病人,如果經功能鍛煉、服藥、外貼膏藥、理療、針灸、拔火罐等治療無效者,不應一味觀察等待,而應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以便明確診斷,盡早針對病因進行治療,防止關節僵硬,留下終身殘疾。比如多發於中老年人的肩峰撞擊綜合征,是因局部骨質增生,加上外傷、炎症等原因,肩峰下軟組織肥厚造成撞擊所致,以前歸於肩周炎,用一般方法治療效果不佳,現在通過肩關節鏡,去除增生骨贅或組織,效果良好,肩關節功能可以很快恢復。
臨床最新推出的肩關節鏡,既可進行檢查,又可以完成微創手術,受到醫生和病人的歡迎。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檢查、治療技術如何進步,肩周炎的預防更為重要。中老年人應起居有常,注意營養均衡,加強鍛煉,適當活動關節。避免肩部外傷,注意保暖。夏天應避免電風扇或空調風對著肩部直吹。春、秋、冬季睡覺時,肩部不可露在被子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