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百科知識 >> 骨病症狀 >> 骨包蟲病的病因以及症狀是什麼?

骨包蟲病的病因以及症狀是什麼?

  【概述】

  骨包蟲病是指細粒棘球絛蟲的幼蟲(棘球蚴)寄生於骨骼中,所產生的臨床症狀。人進食有蟲卵污染的食物後,在小腸放出六鉤蚴,穿過腸壁,由門靜脈入肝髒,約有75%的六鉤蚴停留在肝髒,其余的再通過右心入肺,又有15%左右在肺內停留。所以僅有很少一部分的六鉤蚴進入全身循環,在骨、腦以及其他部位產生病灶。實際上,病人做了犬絛蟲的中間宿主。

  【病因】

  在畜牧區發病較多,直接與狗或羊等接觸是傳染本病的主要方式。由於交通的發達,本病在非牧區亦可發現。骨包蟲病的發病率占全部包囊蟲病的1~2%。由於包囊蟲在骨內生長緩慢,大約要10~20年後才產生症狀。所以很多病人在兒童期受感染,要到30~50歲才發病。據統計骨的發病率:骨盆36%、脊柱29%、股骨17%、肱骨10%、胫骨9%。

  【臨床表現】

骨包蟲病的病因以及症狀是什麼?

  表現為局部的疼痛、腫脹及病理骨折,偶有截癱。除非有繼發感染,無窦道形成。骨折後連接困難。X線表現:為溶骨性病變。先表現為受累骨呈蟲蛀樣不規則的吸收,骨質稀疏。繼而出現囊狀透光區,如“葡萄狀”,在囊泡之間的骨紋理比較粗亂,有時可蔓延及整個骨干。病骨周圍無骨膜反應及新骨形成為其特征。在晚期可發生病理骨折,亦可穿破皮膚而侵犯軟組織。脊柱包囊蟲病在早期只顯示溶骨性破壞。常見於椎體前部而無椎間盤受累。晚期則亦可產生椎體壓縮性骨折。骨包囊蟲病很容易合並繼發感染,這時囊壁會產生白垩狀退行性變或鈣化。化驗檢查:①包囊皮內試驗(Casoni)正確率可達90%以上,不但有診斷價值,還可以作為治療效果的參考,但在牧區工作的人亦可以為陽性。②補體結合試驗(Weinbeng)。③嗜酸性細胞計數增高等。

  【病理說明】

  病變常為原發性。棘球蚴由血流帶至骨骼。病變自松質骨或骨髓腔開始,在長骨則病變大多由於骺端開始。由於骨質堅硬,骨內的空隙又狹小,因此包囊蟲不可能像在肝、肺部那樣發展成圓形的大囊,而只能沿髓腔或骨質薄弱部位,發展蔓延而成多房性包囊。其外圍沒有附加的纖維包膜,內面也沒有典型的生發層,囊腫逐漸增大。骨皮質受壓而萎縮,髓腔變寬,最後可穿破皮質,形成軟組織包囊。亦可發生繼發性感染及病理骨折,在脊柱則可產生截癱。【診斷說明】診斷依據為:①流行區生活史,特別是與犬羊等經常接觸者。②臨床表現及X光顯示骨多囊狀膨脹性破壞,而無骨膜增生。③化驗檢查陽性。但由於本病少見,漏診率高。在鑒別診斷方面應與骨巨細胞瘤,纖維性囊性骨炎及軟骨肉瘤等區別。脊柱病變應與結核作區別。

  【治療說明】

  徹底切除病骨是治療的原則,但可能性很少。刮除植骨術是較常用的方法,但要注意子囊的擴散及術後繼發感染的可能性甚大,有時只能考慮截肢。脊柱及骨盆的病變的治療更難。Fontann介紹在刮除囊壁後用20%的石炭酸甘油塗擦囊腔,10分鐘後再用90%酒精沖洗,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後第4天開始,每日經引流管注入20~30%高滲氯化鈉溶液,效果甚好。原用福爾馬林塗擦,有中毒的危險。預防是最重要的。本病的預後,決定於受累的部位及病變的程度,骨盆及脊柱的病變,預後較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