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增生性骨關節病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又稱特發性,以人體自然老化為主,較少見;而繼發性則以後天慢性勞損及外傷為主,較多見。
1、原發性骨關節病的基本病因是,人體成熟後的逐漸老化及退行性變,在骨關節方面的表現。
2、繼發性骨關節病是指因某種已知原因,例如外傷、手術或其他明顯因素而導致的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由於關節面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關節面的退行性變。在此類病例中,大多數可以找到解剖學或素質上的異常。
臨床表現
本病起病緩慢,無全身症狀,多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常為多關節發病,也有單關節發病者。受累關節可有持續性隱痛,活動增加時加重,休息後好轉。疼痛常不嚴重,氣壓降低時加重,與氣候變化有關。有時可有急性疼痛發作,同時有關節僵硬感,偶爾可發現關節內有磨擦音。久坐後關節僵硬加重,稍活動後好轉,有人稱之為“休息痛”。後期關節腫脹、增大及運動受限,很少完全強直,一般表現為骨阻滯征。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平片在早期並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後才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起初,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後出現狹窄。病變後期,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軟骨下可有顯微骨折征,而後出現骨質硬化,最後關節邊緣變尖,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征象。CT及MRI檢查,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
診斷
根據慢性病史、臨床表現和X線所見,診斷比較容易。必要時可做關節滑液檢查,以證實診斷。X線改變不能說明是原發性骨關節病,應從病史中明確病損是原發性或繼發性。
鑒別診斷
1、急性風濕熱
發病急,全身症狀重,持續時間短。關節表面皮膚呈紅熱。受累關節疼痛、壓痛,為游走性,無關節功能障礙。多伴發心髒病變。X線檢查無變化。
2、類風濕關節炎
多發在20~50歲。急性發作,全身症狀較輕,持續時間長。受累關節多對稱或多發,不侵犯遠端指間關節。關節早期腫脹呈梭形,晚期功能障礙及強直畸形。X線檢查局部或全身骨質疏松,關節面吸收骨性愈合,強直畸形。實驗室檢查血沉快,類風濕因子陽性。
3、強直性脊柱炎
多發於15~30歲男性青壯年。發病緩慢,間歇疼痛,多關節受累。脊柱活動受限,關節畸形。X線檢查骶髂關節間隙狹窄、模糊,脊柱韌帶鈣化,呈竹節狀改變。實驗室檢查血沉快或正常,HLA-B27為陽性。類風濕因子多屬陰性。
應該如何預防?
1、減輕體重,體重過重是誘發脊柱和關節骨質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過重的體重會加速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軟骨面上的壓力不均勻,造成骨質增生。因此對於體重超標的人,適當的減輕體重可以預防脊柱和關節的骨質增生。
2、避免長期劇烈運動,長期、過度、劇烈的運動或活動是誘發骨質增生的基本原因之一。尤其對於持重關節如膝關節、髋關節,過度的運動使關節面受力加大,磨損加劇。長期劇烈運動還可使骨骼及周圍軟組織過度地受力及牽拉,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損傷和骨髂上受力不均,從而導致骨質增生。
3、適當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長期劇烈的運動,並不是不活動,恰恰相反,適當的體育鍛煉是預防骨質增生的好方法之一。因為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才能夠進入軟骨,促使軟骨的新陳代謝。適當的運動,特別是關節的運動,可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有利於關節液向軟骨的滲透,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從而減輕或預防骨質增生,尤其是關節軟骨的增生和退行性改變。
4、及時治療關節的損傷,關節損傷包括軟組織損傷和骨損傷。關節的骨質增生經常與關節內骨折有直接關系。由於骨折復位不完全,造成關節軟骨面不平整,從而產生創傷性關節炎。對於關節內骨折的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治療,作到解剖復位,完全可以避免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骨質增生的發生。
5、多吃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甘藍、粟子、蚌類、大多數綠葉蔬菜、海帶、燕麥、鲑魚、沙丁魚、海菜、芝麻、小蝦、黃豆、豆腐、蘿卜葉和麥胚。
6、要在不同的霎時間食用全谷物和含鈣的食物,睡前服鈣,這是鈣吸收的最佳時間,還有助於睡眠。
7、在食物中在包含有蒜和蔥頭以及雞蛋血膽固醇不高,這些食物含硫,是健康骨骼必需的。
8、限量如下食物,杏仁,蘆筍,腰果,大黃和菠菜,這些食物含有草酸,抑制鈣吸收。
9、避免食用含磷的飲料和食物以及酵母產品。
溫馨提示:引起骨質增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骼退行性改變引起的骨質增生。這種骨質增生與人體的衰老有關,是人體生理變化的表現,從本質上講是不能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