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一般只有那些中老年人才會患上,我們年輕人很少見,因為這種疾病是因為我們關節經常活動,組織液消耗光了,但是老年人恢復組織液的能力跟不上消耗的速度,就會出現動不動關節疼痛的狀況。
一、 症狀: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症狀和X線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狀亦有所不同。
二、 體征:
1.骨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疼痛,初期輕微鈍痛,並不嚴重,以後逐步加劇。活動多時,疼痛加劇,休息後好轉,有的病人在靜止或晨起時感到疼痛,稍微活動後減輕,稱之為“休息痛”,原因為軟骨下骨的充血所致。如果活動過量時,因關節摩擦也可產生疼痛。疼痛有時與天氣變化、潮濕受涼等因素有關。
2.病人常感到關節活動不靈活、僵硬、晨起或休息後不能立即活動,需經濟一定時間活動後始能解除僵硬狀態,關節活動時有各種不同的響聲如摩擦聲等。有時可出現關節交鎖。關節炎發展到一定程度,關節腫脹明顯,特別是伴有滑膜炎時,關節內可有積液,主動或被動都受限制。
3.體格檢查顯示關節腫脹,有中度滲液,膝關節浮髌試驗陽性。髋關節增大內旋角度時,疼痛加重,這是由於內旋可使髋關節囊容積減少。關節周圍肌萎縮,主動或被動活動時,關節伴有之嘎聲有不同程度的活動受限和肌痙攣,嚴重時出現關節畸形,如膝內翻、髋關節Thomas征陽性,有時可觸及關節內游離體。手指遠側指間關節側方增粗,形成Heberden結節。
4.髋髋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髋脫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髋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髋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髋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5.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primarygeneralizedosteoarthritis)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症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通過本篇文章的介紹,我們對於關節炎的了解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於骨關節炎的情況,我們只能讓患者盡量少活動,減少關節之間的摩擦頻繁度,這樣可以稍微減少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