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的微創治療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的微創治療

  MPS的特有體征是固定壓痛點及肌肉緊張,據報道MPS的發病率高達30-93%,主要臨床表現為:

  ⑴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頸、肩、肘或腕等均可發生。

  ⑵缺血性疼痛: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⑶固定壓痛點:體檢時發現病人一側或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

  ⑷可能有局部或臨近部位的損傷史,婦女發病多於男性。

  美國MPS診斷標准是:

  1.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和壓痛點。按壓痛點可引發區域性的不按神經根感覺分布的分散痛。

  2.氣溫降低或疲勞時疼痛加重。

  3.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

  4.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壞性病變。

  MPS的治療原則是:

  ⑴去因:如抗類風濕、消炎、松解疤痕;

  ⑵改善血供:鍛煉、按摩、熱療(紅外線、激光、拔火罐、針灸)等有效但不痊愈,復發率高;

  ⑶消炎鎮痛:能減輕症狀和改善生活質量;

  ⑷消滅觸痛點:應用微創技術松解局部粘連,可防止MPS復發和加重,遠期效果好。微創治療技術包括急性期疼痛的川枝阻滯,慢性期疼痛局限者的小針刀分離,疼痛范圍廣者的密集型溫質針松解,危險區域的射頻熱凝松解,等等。

  ⑸體育鍛煉:抗地心引力肌肉鍛煉。

  (6)抗憂郁治療。

肌筋膜疼痛綜合症的微創治療

  肌肉、韌帶為人體各種活動的動力基礎,其末端裝置是其各肌肉附著骨骼處,是帶動骨骼、關節的力量傳遞樞紐,也是應力集中和交匯的部位,因此極容易損傷。反復損傷局部肌肉,當損傷愈合後可遺留疤痕或粘連,疤痕組織可使局部血管數量減少或管徑變小,發生局部微循環血流調節能力降低從而容易致肌肉供血不足和無氧工作能力喪失。因肌肉局部缺血使其末梢神經受刺激引起疼痛,病人不能耐受長時間的體力活動甚至靜坐活動。比如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心理壓抑,均可引起局部肌節水平的生理性攣縮,長期反復肌痙攣引起肌肉缺血,無菌滲出,疤痕形成,局部肌筋膜經常承受體位性負荷而極度緊張、疲勞引起姿勢性損傷,反復勞累致肌肉微小撕裂性損傷,在肌筋膜微血管反應區周圍出現致痛物質。類風濕性肌炎、強直性脊柱炎或病毒性肌炎因肌肉腫脹引起末梢神經受壓,長期可形成痛覺敏感點或痛性肌硬結,經歷長期的局部刺激、炎症、愈合、增生或疤痕等復雜交織反應過程,局部組織出現疼痛並有炎症滲出物沉積鈣化並發展為肌攣縮。缺氧或能量代謝缺乏可能是繼發於局部血流量的減少,是CMPS致痛的重要機制,可造成肌肉功能障礙和組織破壞,因此任何改善肌肉和神經的微循環的手段即使是局部按摩或散步都可使CMPS的疼痛症狀有所緩解。痛性結節的病理特點:①一塊肌肉中一束被無菌性炎症的肌膜包繞的肌纖維,較硬。②有病變的皮神經。③增生的炎症的脂肪結締組織,與深筋膜緊密相連。④運動神經進入肌肉的部位。痛性結節多發生在脊上韌帶,脊間韌帶、椎板後肌群、橫突上肌群、橫突間肌群、枕環筋膜、提肩胛肌、斜方肌、菱形肌、腰肌、骶棘肌,等等。

  松解肌筋膜的局部粘連是消滅MPS的觸痛點的基本技術,Patrick認為針刺的關鍵是對疼痛觸發點的機械性破壞而不在於注射什麼藥水,並主張注射時讓針尖在局部反復探索分離組織,機械性破壞疼痛觸發點。在50年代曾風行過手術分離肌筋膜治療,效果雖好但創傷大現基本上被微創技術代替。目前能用於MPS的:起到水壓分離作用的痛點注射生理鹽水法(川枝療法),可發揮溶解局部結蒂組織功用的類固醇注射法(封閉療法),破壞局部組織細胞蛋白而達到分離肌筋膜粘連的微量乙醇或酚甘油注射法,直接切開或剝離肌筋膜疤痕點的小針刀療法,在刺入的針桿上加艾絨燃燒使針道的細胞蛋白凝固和毛細血管長入的密集型溫質針治療。還有類似於密集型溫質針治療機理的正在探索的射頻熱凝療法,尤其適合頸部或臀部等含有重要神經的部位的肌筋膜松解治療。慢性疼痛疾病中有85%的病人原發或繼發CMPS,如骨質疏松症、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後支綜合征、骨性關節炎或強直性脊柱炎等。解除肌筋膜部分的疼痛是整個治療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為此在治療開始前要明確診斷和做好治療計劃並使病人理解。老年人或全身多部位肌筋膜炎或體弱者,往往伴發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肺腦血管、精神或心理疾病,應該予以計劃性綜合治療。

  小針刀:小針刀是一把形狀象銀針,但針干較粗且針尖為0.8cm寬的刀刃。在70年代由江蘇金陵骨傷科醫生朱漢章發明,能有效切開或剝離局限性軟組織的粘連或小結節。與以往針灸不同之處是小針刀的治病機理除了有經絡刺激調整作用外,更多的是用於解剖學上肌筋膜粘連的分離。小針刀首先是機械刺激和分離,使局部組織活動能力加強和淋巴循環加快,局部被切開的疤痕組織被吸收。因其簡單易用,在國內曾推廣很快。但小針刀治療是一種閉合性手術,在一些含有重要神經血管或器官的部位,如頸椎、梨狀肌或跟腱等部位要慎用。

  密集型溫質針:60年代,上海骨科醫師宣哲人作了大量的慢性肌筋膜痛剝離手術,因為創傷太大不容易被病人接受。宣氏在其豐富的骨科肌筋膜分離手術經驗上,受中醫經絡溫針療法啟發,他在在原來需要手術的病變肌筋膜區域密集下銀針,針尾點燃艾球加溫,針身溫度大於100℃,在病人體表是55℃,在體內針尖部是48℃,肌筋膜與骨面粘連處的組織細胞發生蛋白凝固達到分離的目的。密集刺入的溫質針代替手術分離粘連肌筋膜,新生的微血管從針孔處長入,對急性和慢性MPS均取得治愈率90.6%,1-4年的復發率6.5%的優異療效。密集型溫質針治療後的病變區局部組織血流增加50-150%,1個月後仍增加20-40%,局部溫度增加1.14℃,形成了以溫針針道為中心的圓柱形熱傳導生物反應區,加溫60℃和70℃的熱反應區最大面積是半徑2.4mm和2.8mm,不但保持正常骨骼肌血供途徑還能促進新生毛細血管長入肌筋膜,改善肌肉血液供應。他認為針刺並加熱時在病變組織的肌筋膜與骨膜中具有深部的熱療效應,可消除骨骼附著點的軟組織原發性炎症反應,溫質針的鎮痛機理可能類似激光打孔治療心肌梗死。在搭橋手術也不能逆轉的難治性心肌梗死心絞痛病人中,壞死心肌被激光打孔血液灌注針孔致使心肌再血管化,術後6個月仍有68%的孔道開放。密集型溫質針治療的注意事項:⑴熟知下針點/區的解剖和重要組織器官,尤其是神經、血管和肌肉的位置和走向;⑵痛點下針,每針相隔1.5~2cm;⑶骨面留針:針尖一定觸到骨質,不能越過椎板或橫突;⑷防治燒/灼傷;⑸充分鎮痛。局麻皮丘/全層,度冷丁+胃復安,可塞風+曲馬多+胃復安,硬膜外+嗎啡。但宣醫生也注意到密集型溫質針治療時,艾球燃燒制作手續麻煩費時,點燃時會產生煙霧污染、明火、灼傷病人等不足之處極待改革。

  射頻熱凝:儀器將一束約300KHZ的高頻率電流通過電極,使電極周圍組織中的離子振蕩質點相互磨擦產熱,在組織內形成所需范圍的蛋白凝固灶而發生局部細胞毀損。我們應用射頻針到達和熱凝肌筋膜炎的觸痛點,達到分離組織粘連、松解攣縮和促進局部組織血流供應的作用類似密集型溫質針而沒有其環境污染的缺點。射頻儀還可以調節射頻輸出功率的大小和時間,精確控制局部組織加熱的溫度、時間、熱凝的程度和范圍,可燒灼局部增生的末梢神經。儀器具有的神經刺激功能可辨別針尖所在組織的性質和針尖周圍至少3CM以內的重要神經,尤其適合在含有重要神經的肌筋膜區域如梨狀肌區、椎間孔附近和大腿根部等處的治療。射頻熱凝的穿刺、加熱和治療後局部均有一定疼痛,主張應用鎮痛藥防治。康復後注意教育病人糾正不良姿勢和加強肌肉鍛煉以減少MPS復發。射頻松解技術因其靈活可控,能較好適應各個病人的具體情況,當治療期間出現不舒服時可隨時中止操作。因此,射頻治療CMPS,具有鎮痛好和可控性的優點,顯示了良好的療效而沒有嚴重副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