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手術治療 >> 手把手教程:足下垂診治

手把手教程:足下垂診治

  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腓總神經病變,在膝關節水平腓總神經僅被皮下軟組織包繞,容易被腓骨頸卡壓;其次為L5神經根病變,坐骨神經神經病變,腰椎神經叢病變、多發性單神經炎。中樞系統(如腦缺血),前角細胞疾病,馬尾神經受壓,肌肉萎縮症等較罕見,且通常會伴發其他症狀。

  病史詢問有哪些技巧?

  外力擠壓是引起腓神經病變最常見的原因,詢問是否有習慣性跷二郎腿、長時間蹲跪、長時間臥床、下肢支架或石膏固定等導致腓骨頸受壓的原因。

  詢問腓總神經病變誘因,如減肥、過度拉伸腓總神經(拉伸腳踝或下肢)、腘窩腫塊(如Baker囊腫)。查看患者病史是否存在引起多發性神經炎病因,如糖尿病,酒精濫用,維生素B12缺乏,或化療。

手把手教程:足下垂診治

  排除直接損傷情況,如急性外傷(如腓骨頸骨折)或手術。髋關節置換術會損傷坐骨神經,極似腓神經病變,此類患足下垂通常是傷後立即可見,但也可幾天後出現。

  詢問患者下肢其他部位、下背部及手臂等是否存在無力或感覺障礙,如果足下垂無痛,且不伴有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幾乎可明確是由腓總神經病所致。若足下垂痛苦,提示可能是L5神經根病、外傷、腰椎神經叢病變、多發性單神經炎等。

  檢查手段有哪些?

  觀察患者的步態,高踏步步態是足背屈肌肉嚴重無力的表現;檢查病人步行時是否是足跟和腳趾著地,腓總神經病變會造成足根著地行走困難;若下肢存在腫脹和紅斑,可能是創傷引起或提示筋膜室綜合征。若下肢和上肢存在肌束自發性收縮,提示一個更廣泛的神經系統問題,如運動神經元疾病。

  對下肢做疼痛(采用針刺)和輕觸覺檢查。若感覺異常只出現在第一二趾間提示腓深神經損傷,若只在小腿及足背前外側,提示腓淺神經病變。

  髋關節外展無力可以區分腓總神經病變(不存在無力症狀)和腰椎L5神經根病,陽性預測值高達95%,陰性預測值為90%。

  檢查膝蓋、跟腱反射和足底反射,因為反射亢進和Babinski征陽性,提示高位而不是低位動神經元病變。

  沿腓總神經走形觸診發現壓痛陽性部位和Tinel征(腓骨頭部輕輕敲擊腓總神經;出現刺痛或「針刺感」提示病變部位)。檢查腘窩是否有腫塊,如有必要應拍片檢查。單僅有腓神經病變時,只出現足背屈、外翻(或兩者)無力,反射正常,而且不會有腿部疼痛,腫脹,紅斑。也可考慮采用肌電圖或神經傳導檢查來證實該診斷。

  治療策略如何選擇?

  如果患者為急性雙側足下垂或單側足下垂且一周內發展為肌束自發性收縮,應立即就醫(神經科醫生)。若懷疑筋膜室綜合征,應立即找外科醫生。如果僅是膝關節處神經局部壓迫,議患者避免跷二郎腿、蹲、跪,通常症狀兩到三個月後可緩解。

  建議患者穿平底鞋,防止足踝扭傷;根據患者足下垂嚴重程度和身體情況,考慮是否穿足踝矯形器,以支撐行走和降低跌倒風險。如果下垂無力嚴重,可考慮針對特定肌肉進行理療。如果兩個月內足下垂沒有得到改善,建議患者復診。

  精彩推薦   飲食禁忌| 骨結核患者日常的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症狀| 孩子腿疼或是髋關節一過性滑膜炎     中醫骨科| 中醫正骨手法治療鎖骨骨折愈合快     康復理療| 按摩後溪穴可以緩解頸椎病     病因| 腰椎滑脫的病因與分類   查看更多骨科資訊精彩內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