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下降所造成的骨質疏松很容易導致脆性骨折,而這一類型的骨折通常好發於長骨干骺端。隨著新世紀的到來,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發生率還在不斷上升,而髋部骨折的發病率則處於下降趨勢之中。在某些研究中,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的死亡率為 22%~41%,遠遠高於髋部骨折,嚴重性不容低估。
因此,外科醫生必須熟練掌握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在近期的 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 雜志上,美國德克薩斯州生命科學大學的 Hagedorn 教授就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進行了詳細論述。
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處理方案包含多種治療手段,例如非手術治療、鋼板內固定、微創技術、髓內釘、全膝關節置換等等。每種治療方法均具有其固有的優勢和潛在的缺陷。但是非手術治療方法是最不受醫生歡迎的治療方案,因為它的並發症發生率是手術治療的 3 倍。
鋼板內固定
在很多年的時間裡,鋼板內固定(傳統鋼板、鎖定鋼板、角鋼板)是治療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唯一手術治療方案。鋼板內固定的優勢在於可以直視下進行復位來最大程度的提高骨折穩定性。但是,由於需要限制負重,以及術中廣泛的剝離帶來的 10% 左右的感染率也使得醫生對它的使用產生一定顧慮。
與此同時,過大的切口與粗暴的軟組織處理會對骨塊的血供造成破壞,存在骨折不愈合的風險。在文獻報道中,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最高可達 80%。除了感染和骨折不愈合這兩個常見的與鋼板有關的並發症之外,某些特殊的鋼板還存在其特有的局限性。
由於骨骼質量較差、無法在鋼板和骨骼之間形成摩擦力,傳統的非鎖定鋼板很容易出現失敗。為了提高固定的穩定性,鎖定鋼板技術被用於臨床,具有較高的潛力。和傳統的非鎖定鋼板相比,鎖定鋼板可以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具有更高的失敗載荷。但是,由於鎖定鋼板的遠端更靠近關節面,遠端螺釘容易對髂胫束造成刺激形成內固定的並發症。
有一些學者注意到鎖定鋼板同樣存在內固定失敗的情況。在一些實驗和臨床研究中,他們采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對鎖定螺釘進行了加強固定。加強固定後的螺釘的強度要優於未加強固定的螺釘,而且也不會增加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但是,該種方法存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流入骨折端的風險,在理論上有可能造成骨折不愈合,因此還需要進行繼續觀察。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螺釘加強固定相關的唯一最新文獻進展顯示如果加強螺釘出現失敗,他們的失敗方式是螺釘切出。
在鎖定鋼板技術出現之前,例如髁刀片鋼板、動力髁螺釘在內的固定角度內固定裝置也被用於早期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事實上,即使是在鎖定鋼板技術出現後,學者 Vallier 和 Immler 研究發現鎖定鋼板的並發症發生率為 31%,和鎖定鋼板相比,他們還是推薦使用髁刀片鋼板。
但是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進行髁刀片鋼板、動力髁螺釘內固定手術時都需要關節端有充足的骨量,螺釘可以和骨干進行抓持來完成最終的固定,因此它們對骨質疏松性骨折能否達到足夠的固定穩定性值得懷疑。
在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鋼板固定的一些近期研究中,學者們在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微創鋼板內固定技術(MIPO),即:通過小的切口置入鋼板來減少骨折端的軟組織剝離,從而減少感染風險和保留骨折部位的血腫。從理論上看 MIPO 技術可以降低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在一些 MIPO 技術的研究文獻中,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介於 0%~20% 之間,和傳統鋼板技術相似或者是要比它們要低一些,而感染的發生率低於 8%。
但是,MIPO 技術還是不能解決術後限制負重的問題,鋼板容易出現突出刺激。而且,如果使用不當,MIPO 技術會造成骨折部位的畸形愈合,從而影響膝關節的屈曲。事實上,據文獻介紹,MIPO 技術治療後存在 12% 左右的膝關節疼痛發生率。
第二個重點關注方面在於多軸鎖定螺釘的使用。很多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存在骨質缺損,因此沒有骨骼區域可供鎖定螺釘進行固定。此外,在股骨髁間劈裂骨折或者是 Hoffa 骨折的固定中,鎖定螺釘的置入只有一個方向可以選擇。因此,有人比較擔心多軸鎖定螺釘的固定效果是否與傳統的鎖定螺釘相似。一項生物力學研究顯示多軸螺釘並不會增加內固定失敗發生率。
第三個關注方面是對側皮質鎖定螺釘。對側皮質鎖定螺釘是為了解決鎖定鋼板太過堅強無法提供骨折二期愈合所需足夠的運動的難題。一些早期研究結果顯示,傳統的鎖定鋼板會產生非對稱性骨痂,在鋼板下方很少或者是沒有骨痂形成。不同的廠商已經設計了不同的產品,試圖在維持骨質不良骨折穩定性的同時降低鎖定鋼板的整體剛度。
有人建議對接近鋼板側的皮質進行過度鑽孔來增加螺釘的微動,這樣就會使得鋼板的固定點在於對側皮質和鋼板之上。還有一些其他的螺釘設計也在試圖增加螺釘的微動。有一項研究評估了對側皮質鎖定螺釘固定後骨折不愈合與軸向強度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並不會出現骨折不愈合,而且內固定裝置的軸向強度減少了 80%。雖然對側鎖定螺釘具有較好潛力,但是在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中的運用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交鎖髓內釘
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鋼板內固定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偏心承擔載荷的問題,這會限制老年患者的負重。因此,可以分擔載荷、允許早期負重的交鎖髓內釘被認為是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良好替代固定裝置。此外,交鎖髓內釘屬於一種微創手術方式具有諸多優勢,而且也不用擔心鋼板的突出問題。
和鋼板相比,交鎖髓內釘提高了軸向穩定性,據文獻報道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為 2.8%。但是,雖然交鎖髓內釘不存在外側放置的鋼板,但是逆行髓內釘仍然存在遠端鎖定螺釘突出這一主要並發症。逆行髓內釘固定中另外一個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是關節切開所帶來的膝關節敗血症風險,雖然根據文獻報道並未發現膝關節敗血症它會是一個問題。
近期一項股骨遠端骨折逆行髓內釘固定的研究發現,現代鎖定鋼板和髓內釘在失敗載荷方面並無顯著差異,髓內釘的彈性變形要小於鋼板。還有學者研究發現在粉碎性骨折的處理中,髓內釘要差於鋼板固定,髓內釘的旋轉畸形發生率高達 28%,骨折不愈合的發生率高達 15%。最後,Demirtas 等人研究發現在關節外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中,現代髓內釘技術和現代鋼板內固定技術在並發症發生率、骨折愈合率、功能結果方面並無顯著差異。
全關節置換
有些時候,由於嚴重的骨質缺損,任何一種內固定方法都很難固定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對於這些患者,考慮到最終的功能結果會很差,有的學者建議直接采用膝上截肢的方法進行治療。但是,基於全關節置換技術的發展以及肩部、肘部、髋部骨折全關節置換所取得的良好療效,在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中也開始使用全關節置換方式進行治療。
事實上,一項研究表明,在 13 例采用全膝關節置換治療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中,有 11 例患者恢復到了受傷前的功能水平。全關節置換的主要優勢在於術後可以即刻負重,有助於降低肺炎和血栓的發生率。
關節置換手術可以被用於骨量較差、既往存在骨關節炎、關節攣縮、骨折不愈合、內固定物失敗的患者。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全關節置換適用於低需求的、存在嚴重骨質缺損的老年患者,手術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止痛和部分恢復受傷前的功能。由於骨折類型和骨量缺損的不同,標准的全膝關節置換通常不太適合股骨遠端骨折,從而需要使用翻修型膝關節假體或者是翻修型股骨遠端假體。
雖然和內固定相比,全關節置換可以解決更多問題,但是它也存在許多固有風險。股骨遠端假體置換的並發症發生率高達 31%,而感染是最主要的並發症。在一些研究報道中,感染發生率可以高達 19%,大切口、嚴重失血、手術時間較長被認為是發生感染的危險因素。
另外,由於創傷和骨折通常為非計劃內事件,對於這些骨折患者無法像其他初次全關節置換手術患者一樣進行牙齒、感染、術前影像的的檢查。
雖然存在感染以及其他並發症的風險,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後 4 年的假體生存率為 87%,大多數患者可以獲得良好療效。
作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在作者所在的醫院,大多數的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都是采用標准的鎖定螺釘或者是多軸鎖定螺釘進行鎖定鋼板內固定。如果存在關節內骨折,6.5 mm 松質骨螺釘對骨質疏松性骨骼的加壓作用要優於 3.5 mm 和 4.5 mm 螺釘。
如果使用逆行髓內釘,作者傾向於使用長的髓內釘。雖然有些患者極有可能通過關節置換取得良好療效,但是作者醫院對股骨遠端骨折關節置換的主要適應證限定為由於骨折粉碎、骨質缺損、骨質較差等原因無法重建的骨折。不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的主要顧慮在於如果發生感染,後續的挽救措施只能是關節翻修手術、膝關節融合、或者是膝上截肢。而內固定失敗後的處理相對不會這麼麻煩,和失敗的關節置換手術相比,醫患雙方後期的治療都會比較容易。
結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會不斷上升。因此,骨科醫生必須熟練掌握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處理,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選擇不同治療方案。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是在內固定穩定性、早期負重、手術並發症之間取得平衡。最佳的手術方式就是能夠使上述三個因素達到最佳,從而讓患者早期恢復活動、減少術後並發症的發生。後期關於骨質疏松性股骨遠端骨折的研究可能會集中在對側皮質鎖定技術、低切跡鋼板、新鮮骨折關節置換這些方面,在術後避免內固定失敗的同時給與最佳的負重狀態、促進關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