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患者超過9000萬人,且發病率逐年提高。其中,男女患者比例為3:7,中老年人及絕經後的女性最易罹患此症。
中老年人該如何防治
骨質疏松?
骨量與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是人體骨量丟失引起的。骨科醫生常用到銀行存、取錢來比喻人體骨量的變化。”
一個人的一生中,骨量在20歲之前快速增長,20歲到30歲增長放緩,到35歲左右骨量達到峰值。這個過程就類似於往銀行存錢。35歲之後,人體的骨量進入丟失階段,也就是人體開始消耗存下的骨量,這類似於從銀行取錢。如果骨量丟失過快,在中老年階段就很容易患上骨質疏松。
原發性骨質疏松
中年之後,骨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是人體的一種自然變化。由骨量自然丟失引起的骨質疏松,醫學上稱之為原發性骨質疏松。
絕經期女性需要特別注意
原發性骨質疏松中,女性在絕經期因骨量快速丟失而誘發的骨質疏松,是最常見的一種。需要強調的是,35歲之前,人體骨量的丟失大概在0.5%左右。
女性在絕經期,內分泌發生變化,身體骨量的丟失速度達到之前的5倍。女性如果這個階段不注意預防,到了晚年,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就增加了很多。這是女性骨質疏松患者遠多於男性患者的原因。
繼發性骨質疏松
除了原發性骨質疏松,一些需長期服用激素藥物治療類風濕等疾病的患者,是繼發性骨質疏松的高風險群體。在這裡,提醒這類患者,也需要有預防骨質疏松的意識。
走出骨質疏松認識誤區
“不少病人問我,已經吃了很多防治骨質疏松的藥,為何還會出現骨質疏松?”這是對骨質疏松的一大認識誤區。
人到中年後,骨量的丟失是不可逆的。所以,臨床上用的防治骨質疏松的藥物,只是減緩了骨量丟失的速度,並不能增加骨量。
骨質疏松只能延緩,不能根治,
人們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現實中,不少病人因為對這一點認識不足而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一個真實的例子
前不久,一位老人已是今年第3次進行接骨手術。老人這次骨折就是因為在床上翻身時,小腿不小心踢到了護欄。原來,這位病人幾年前發現患了骨質疏松,吃了一段時間藥後,感覺症狀有所緩解,便停止了吃藥。到了今年,這位病人因髋部骨折住院治療,醫生發現,她的骨質疏松已經非常嚴重,以至於某些部位的骨頭像紙一樣薄,連一些微小的動作都會導致骨折。
有人說,嚴重的骨質疏松患者,連咳嗽都會引起骨折。這不是笑話。
現在,不少人在體檢時都會檢查手指或手腕的骨密度。這是早期發現骨質疏松的一種方式。但需要提醒的是,臨床上診斷骨密度,是以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為樣本,如果其T值小於-2.5,就要小心患骨質疏松的風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年輕時受醫療條件限制,對骨質疏松的認識不足,檢測、預防也存在困難。如今,這部分人成為骨質疏松的高發人群。為了保證晚年生活質量,一定有預防骨質疏松的意識。
如何預防骨質疏松
基於前述的骨質疏松的發病機理,預防骨質疏松應盡可能將戰線拉長。
醫學上將骨質疏松預防分為三個等級。
一級預防
一級預防發生在人體骨量達到峰值之前。也就是說,從小就要勤鍛煉、多補鈣、經常曬太陽,盡可能讓骨量多一點。
二級預防
二級預防發生在骨量從峰值逐漸回落的轉折期,主要在人們四五十歲的年齡階段。尤其是處於絕經期的女性,要特別注意預防骨量快速丟失。
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主要發生在晚年階段,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營養、合理用藥,防止摔倒、磕碰、骨折。
正確認識用藥
在預防骨質疏松用藥方面,目前常見的主要有補鈣類的基礎藥物和抗骨質吸收的藥。 需要再次強調,骨量丟失了就無法補回,目前臨床所用的藥物,只是通過延緩骨量丟失速度,以降低骨質疏松的發病風險。
預防骨質疏松,補鈣很重要
人們在日常飲食中,除了應多吃含鈣豐富的海米、蝦等海產品及豆制品外,特別要注意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的吸收。
維生素D可以通過皮膚中的膽固醇和紫外線合成,所以,應多曬曬太陽。 對於老年人來說,每天在柔和的陽光下曬三四十分鐘,身體產生的維生素D便夠一天之用。
特別提醒,對於女性來說,切不可因為擔心肥胖、被曬黑而影響了營養的攝入和維生素D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