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曾被人稱為“不死的癌症”,但事實上,這種說法有點不切實際。股骨頭壞死各期均能治,采用不同技術預後效果也足以讓患者滿意。下面,我就門診上最常遇到的患者問題一並做個解答。
1.股骨頭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容易壞死?股骨頭位於下肢的最高部位,與骨盆的髋臼形成關節,稱為髋關節。髋關節為人體最大關節,承重、伸屈等活動都依賴它。股骨頭也是全身關節最常見的壞死部位,但目前來說,其壞死的病理機制尚不明確。供應股骨頭的血運血管為終末動脈,此處血流變慢,一旦有病理因素,則易造成栓塞,導致組織缺血壞死,骨骼結構改變,最終關節面塌陷。
2.股骨頭壞死高發人群有哪些,是否有年輕化趨勢?股骨頭壞死分為非創傷性和創傷性兩大類。前者多發於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等)或酗酒的中青年人。研究顯示,長期使用激素的人群,有3%~50%可能發生股骨頭壞死。特別是集中應用激素總量超過2000毫克(折合強的松的量),每天超過30毫克,用藥超過30天的患者,以及使用大劑量(200毫克以上)靜脈沖擊超過3天的患者更高發。酗酒與股骨頭壞死的相關性仍不明確,臨床統計,酗酒人群中約1‰會發生,且多為二三十年及以上酒齡者。
創傷性股骨頭壞死多見於老年人,因為老人跌倒後很容易發生股骨頸骨折。骨折造成血運障礙,引發股骨頭壞死。股骨頭壞死雖未呈現年輕化趨勢,但值得重視的是,此病多發生在中青年(中日醫院統計1000余例平均年齡為38歲)。我國濫用激素現象較為嚴重,因此股骨頭壞死的發病形勢比較嚴峻。臨床上,我們就收治過多例因減肥或治療不孕症,輕信所謂祖傳秘方,最後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病例。
3.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表現有哪些,是否能早期發現?股骨頭壞死早期無臨床症狀,一旦出現疼痛、跛行等,就顯示壞死已進展到中期,即股骨頭即將或已發生塌陷。值得慶幸的是,核磁共振對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斷非常准確,特異性及敏感度均在95%以上。該病高危人群,如患慢性腎炎、紅斑狼瘡等需長期使用激素的人,應在用藥3~12個月內,做一次雙髋核磁共振檢查,可檢出早期股骨頭壞死。
4.一旦患病,是否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更換人工關節?中華骨科學會關節學組最近組織全國骨壞死領域的知名專家,制訂了股骨頭壞死的診療規范,對早、中期中青年患者盡可能采用保存自身關節的治療,包括應用中西藥物,體外震波或微創手術減壓植骨等,已取得80%以上的優良率。而股骨頭已進展到塌陷,疼痛較重的患者,采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明智的選擇。臨床顯示,只要置換技術規范,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關節,使用20年以上的優良率可達95%以上。那些對股骨頭治療結果悲觀的論點和聳人聽聞的說法站不住腳。必須提醒的是,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不負責任的小廣告,號稱有祖傳秘方可以完全治愈股骨頭壞死,這都是不可信的。如果不幸患病,應到正規醫院診治,以免延誤,造成不良後果或錢財損失。
5.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恢復效果如何,能否正常行走?進行“保頭”手術的患者,術後3~6個月內需用拐杖輔助行走,以減輕關節負擔。此外,還需要較長時間內服用相關藥物。人工關節置換成功的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使用1~2個月拐杖後,基本可正常行走。國際上對術後效果有通行的評分標准,即根據疼痛程度、行走步態、是否有畸形及活動度評定。滿分100,超過90分為優,80~89分為良。一般認為,80分以上才算手術成功。“保頭”手術成功的患者,最終恢復程度可達到與常人無異;置換關節成功的患者,行走、上下樓、如廁等基本生活、勞動能力與常人無異,但要避免激烈對抗性運動(如打球)及撞擊性運動(跑、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