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發病主要在中年以後,男性多於女性,可能和男性勞動強度和腰部負荷較大有關。隨著年齡增加,人人都會出現腰椎管狹窄,但是,只有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症狀時才為“腰椎管狹窄症”。
臨床表現
1、下腰痛
大多數腰椎管狹窄症患者都有下腰痛的病史或伴有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較輕微,臥床休息則減輕或消失,腰前屈不受限制,後伸活動往往受限。有時可放射至下肢,一般有腰痛,逐漸出現腿痛,可不受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影響,少部分患者可有下肢麻木發冷、無力,肌肉萎縮。
有些患者下肢漸進性無力、麻木和放射痛。知覺異常或減退。麻木可由腳部逐漸向上發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當做腰部過伸動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為過伸試驗陽性,是診斷椎管狹窄症的重要體征。
2、神經根壓迫酸脹
神經根管狹窄引起相應的神經根受壓迫或受刺激症狀及體征。有些病人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現為持續性放射性神經根症狀,多為酸痛、麻痛、脹痛、竄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經根症狀的部位與受壓神經根有關,表現為相應的神經根性分布區針刺覺減弱、痛覺異常、肌肉力量減弱及腱反射異常。
3、間歇性跛行
呈進行性發展,具體表現為病人步行約一二百米後,或站立約數分鐘或十多分鐘即感到一側或兩側小腿和足部出現疼痛、麻木、酸脹和無力,以致不能繼續行走,必須蹲下或彎腰體息片刻後方可再走。但繼續行走不久後又出現疼痛,這種走走停停的現象即是間歇性跛行,對本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多椎段的中央管狹窄常導致雙下肢間歇性跛行,而單一椎段中央管狹窄或單側神經根管狹窄只能引起單側下肢間歇性跛行。
4、走路前傾
這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通過前傾或前彎,使椎管後方的組織拉長,椎管內容減小,脫出的間盤回縮等,而使椎管容積相對增大,受壓迫的神經暫時得到減壓,疼痛也能得到緩解。所以患者在上山、騎自行車、上樓梯等屈曲姿勢下症狀也能得到減輕。
5、馬尾神經綜合征
當椎管內容物嚴重壓迫馬尾神經時,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括約肌無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需要及早手術治療。
治療
腰椎管狹窄症輕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無效者可選擇骨科微創手術進行治療。
1、非手術療法
①傳統的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
腹肌鍛煉;
腰部保護;
理療推拿按摩、藥物外敷等。
②藥物治療主要應用中醫藥進行治療。
③硬膜外封閉術對一部分患者效果明顯,可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症狀。
2、微創治療
德國JOIMAX椎間孔鏡、德國MED-Ⅱ椎間盤鏡,都是治療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常用技術。兩個術士僅需通過一個微小的切口即可展開治療。術中,醫生通過微型內窺鏡攝像系統及其他顯微外科設備,精准定位,對病灶部位進行治療。手術具有安全可視、術後恢復快、並發症少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