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更多骨病問答 >> 佝偻病問答 >> 夜間盜汗? [夜間盜汗]

夜間盜汗? [夜間盜汗]

  • 基本信息:女  25歲
  • 發病時間:不清楚
  • 病情描述及疑問:聽說是虛,那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怎麼對症處理一下那?所以最近我自己真的很困擾和煩惱,很想知道和了解更多關於夜間盜汗?的相關問題有誰能回復我嗎?

    建議:夜間盜汗?夜間盜汗? 以中醫觀點來看,夜間盜汗有可能是氣虛或陰虛造成,如果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心悸少寐,宜補血養心,以歸脾湯加減方來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身體出現燥熱症,也會有盜汗的情況,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來改善, 又陰虛火旺的盜汗,五心煩熱,宜滋陰降火,用之以當歸六黃湯加減方,但仍建議由中醫師鑒別診斷後,再服藥改善。
    病因
    編輯


    身體排汗對身體是一種保護,而夜間盜汗的原因很多,除與睡眠環境空氣流通狀況、寢具透氣與否有關外,有些疾病如結核病、心內膜炎或惡性腫瘤如淋巴瘤等,都可能出現夜間夜間盜汗?盜汗的情況;此外,內分泌失調,如有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以及有情緒障礙,自律神經失調的人,也都可能在夜間大量流汗。


    2 診斷
    編輯


    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小兒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屬生理現象。證名,出自《金匮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並治》,又稱寢汗。指入睡後出汗,醒後即止。多屬虛勞之症,尤以陰虛者多見。詳見虛勞盜汗、陰虛盜汗條。中醫的說法是“陰虛則盜汗”,“陽虛則自汗”。

    睡眠中出汗稱之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一個病證名,是以入睡後汗出異常,醒後汗洩即止為特征的一種病征。《金匮要略·水氣篇》中“食已汗出 ,又常暮盜汗出者 ,此勞氣也。夜間盜汗?”《景岳全書·汗證》指出:“自汗盜汗亦各有陰陽之證 ,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 ,盜汗必屬陰虛”。另外張景岳在《景岳全書·汗證》裡還有“自汗盜汗 ,亦各有陰陽之證,不得謂自汗必屬陽虛,盜汗必屬陰虛。”且臨床尚有因陰虛而陰損及陽的陰陽兩虛,由血瘀而致水濕內停的血瘀與水濕並見等等,辨證時更需詳審,所以又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


    3 鑒別
    編輯


    盜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盜汗的發生率很高,有時弄得家長非常緊張,這就需要掌握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盜汗。

    (1)生理性盜汗: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髒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時之內。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2)病理性盜汗: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偻病患兒中尤其多見。但盜汗並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喂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偻病。

    夜間盜汗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4 預防
    編輯


    運用臍療的方法治療盜汗,在古今醫學文獻中介紹的很多,並且有著非常顯著的療效,我們在臨床實踐中,也經常用臍療的方法治療盜汗,實踐證明療效確實肯定,尤其是對小兒盜汗症,收效更為滿意。下面介紹幾則治盜汗的臍療方:

    (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細末,貯瓶備用。用時取藥散0.5~1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於患者臨睡前敷於肚臍,外以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日晨起時取下,如無效可重復使用,一般連用3天即可湊效。本方適用於各種證型的盜汗,對因肺結核引起盜汗,也有比較顯著的療效。

    (2)五味敷劑:五倍子、赤石脂、沒食子、煅龍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細末,貯瓶備用。於臨睡前取藥粉1克,用涼開水、食醋各半調勻,敷入臍中,紗布覆蓋,膠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為一療程。據《陝西中醫》1985年第5期介紹,用本方治療小兒頑固性盜汗118例,連敷3次,盜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無效 6例(其中結核病患者3例)。愈後再次復發盜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無效者3例。本方無毒性,無副作用,具有較強的斂汗功能,各型盜汗均可使用。

    (3)玉屏風散加減:白術12克、黃芪20克、防風12克、炙甘草10克 、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貼。若汗出嚴重者加麻黃根12克、烏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棗仁12克、茯神18克、桂圓12克。即可。

    (4)秦艽鱉甲湯加減:地骨皮、柴胡、鱉甲各9克,秦艽、知母、當歸各5克,青蒿3克,烏梅2個,水煎服。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麥收澀斂汗,血虛者加制首烏、熟地補益精血,口干舌紅绛者加麥冬、天花粉生津清熱。 結核病人適用。

    (5)當歸六黃湯加減:當歸12克,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6克,黃芪12克,水煎服。本方主要用以治療陰虛火旺、盜汗面赤、心煩尿赤、舌紅。若陰虛火旺輕者,可去黃連、黃芩,加知母,以瀉其火而不傷其陰。適用結核病。

    (6)紅棗7-10枚,仙鶴草20-50克,水煎服。治盜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