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用藥 >> 同是關節炎,用藥大不同.

同是關節炎,用藥大不同.

  許多人將關節炎錯誤地分為“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認為“風濕”比較簡單,是用阿司匹林和長效青霉素;“類風濕”就慘了,必須用激素。其實,這些概念都是錯的。

  在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關節炎是骨性關節病,主要是由於長期的負重,導致的勞損,其特點是負重的關節容易受累,常常是膝關節最明顯,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類風濕關節炎可見於任何年齡,而以中年居多,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的關節腫痛,四肢大小關節均容易受累,而以手腕、手指關節和膝關節更明顯。強直性脊柱炎則多見於青少年男性,主要表現為下肢大關節腫痛、腰痛、頸痛、肩痛等。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有相同的特點,就是常常夜間疼痛比較明顯,早上起床時僵硬和疼痛比較突出,白天活動後反而減輕。由於生活水平提高,近二十年來,痛風發病率顯著增高,它與進食肉類食物和飲酒有關,常常半夜開始發作,次晨起床時疼得走路都困難,醫學上稱之為“一夜間疼痛達到高峰”。

  1.骨性關節病,七分靠自己,三分靠醫生

同是關節炎,用藥大不同

  就象機器一樣,由於長年累月地勞動、活動和承受身體的重量,到了中老年,關節難免受到磨損,這就是骨性關節病。因此,關節疼痛時需要休息,減少負重活動。可外用一些消炎鎮痛藥,如扶他林乳膠、芬必得凝膠、優邁霜等。各種家庭式的理療以自我感覺舒服為度。如果還不能緩解,則有必要口服一些鎮痛或消炎鎮痛藥,如扶他林、莫比可、西樂葆等。如果關節出現腫痛,提示繼發滑膜炎,除消炎鎮痛藥外,還可以加用一些抑制滑膜的炎症的藥物,如雷公籐片或火把花根片等。長期口服促進軟骨代謝的保健藥物(維骨力等),多喝牛奶,補充鈣質,防治骨質疏松,可以減輕骨性關節病的進展。肥胖者適當減肥,可以降低骨關節的負重。避免跑、跳、登山等負重性的活動,增加游泳、騎單車等關節伸屈為主的活動。除非專科醫生認為有必要,否則骨性關節病者應避免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可見,骨性關節病的治療,七分靠自己,三分靠醫生。

  2.類風濕關節炎已是一種可治之症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存在許多誤區。它是一種難治性的風濕病,八十年代以前,醫學對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無能,使許多患者對現代醫學喪失信心。寄希望於尋找祖傳秘方;循廣告去找所謂攻克了類風濕難關的“專家”;或形而上學地循著“物以稀為貴”的道理,花大量錢財去購買稀貴藥材等等。找廣告和花錢成了許多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的精神寄托。九十年代,國際上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策略重新作了調整。強調早期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雖然還是那些老藥,但療效卻明顯地提高了。

同是關節炎,用藥大不同

  除非是很輕型的類風濕關節炎,否則一旦確診,需要找風濕病專科醫生,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但是,國內這類藥物的說明書上,多無標明其用於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而且這類藥物多是有毒性的藥。用藥的專科醫生需要清楚:疾病將給病人帶來的危害、藥物解除疾病危害將給病人帶來的生機、以及藥物副作用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充分權衡利弊,確定最適合於具體病人的治療方案。病人自己用藥,或一知半解的非專科醫生使用這類藥物,會增加潛在的危險。

  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已有半個世紀是歷史,它是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最具有爭議性的藥物之一。1949年,英國醫生首次使用激素治療一位26歲,已經臥床3年的類風濕關節炎的女病人,激素使她神奇般地能緩解疼痛,並起床行走。這個病例曾經轟動世界,以為找到了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但是,50年代初英國醫生組織了系列的研究,認為激素並非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良藥。半個世紀以來,由於激素具有很強的抗炎鎮痛療效,許多病人不得不使用,有人將激素摻到自制的“中成藥”內,以獲得“高療效”和高利潤。但是激素的副作用使許多長期使用者出現了“弊大過利”的療效。長期以來,激素成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鴉片”,危害不淺。

  現代醫學認為,依靠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是錯誤的,肌肉或靜脈注射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更是錯誤的。一般來說,在使用控制病情的抗風濕藥的基礎上,短時間使用小量的激素,將有利於控制疾病。除非是有內髒損害的傾向,每日激素不要超過2片強的松,療程也不要太長,這樣不會有明顯的副作用。盲目濫用激素是錯誤的,完全拒絕激素也是不明智的。

  其實,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不是靠某一個藥方或者某一種藥物,有許多藥物對類風濕關節炎有效,但均有許多不足之處和副作用。需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用恰當的藥物配搭成聯合治療方案。如果藥物配搭不當,或脫離病人的具體情況,不但不能控制好疾病,相反還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因此,類風濕關節炎一定要找正規醫院的風濕病專科醫生治療。

  3.痛風不源於“風”,而源於“食”

  痛風不是“風”引起的痛,而是吃出來的痛。半個世紀以前,痛風在歐洲、美洲是常見病,在亞洲是罕見病。五、六十年代,日本經濟復蘇以後,痛風的發病率迅速增高,已超過歐洲。近二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人的食物結構發生了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肉食替代了五谷。如今,痛風已成為常見病,尤其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和生活條件較好的人群。

  痛風是由於高嘌呤飲食所致,一般來說,肉類食品富含嘌呤。過量的嘌呤在體內轉化為尿酸,引起高尿酸血症,尿酸形成結晶,沉積在關節引起痛風,在腎髒引起痛風性腎病或腎結石。宴席和飲酒往往會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因此,痛風者治療的關鍵在於控制高嘌呤飲食和戒酒。痛風急性發作時,需要用非甾體抗炎藥(扶他林、莫比可、西樂葆、炎痛喜康等),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秋水仙硷。非發作期用降低血尿酸的藥物(立加利仙、別嘌呤醇等),以減少痛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