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用藥 >> 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

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

  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針對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這個問題做如下介紹:

  (一)異丙酚

  化學名稱為2,6雙異丙酚,可用於全麻誘導和維持。異丙酚通常制備成1%脂肪油乳劑型,含有卵磷脂、甘油、豆油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

  1.作用方式:增強抑制性γ-氨基丁酸(GABA)突觸的活性。

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

  2.藥代動力學

  (1)該藥的消除主要通過在肝髒代謝成為無活性的代謝物。

  (2)誘導劑量的異丙酚能快速產生意識消失(30~45s),由於藥物的再分布,患者很快蘇醒。

  3.藥效學

  (1)中樞神經系統:①誘導劑量能產生意識消失,而小劑量可產生鎮靜作用。②無鎮痛作用。

  (2)心血管系統:①能產生心血管抑制。②引起劑量依賴性血壓下降和心排血量減少。③對心率的影響很小,自主壓力反射被減弱。

  (3)呼吸系統:①產生劑量依賴性呼吸頻率和潮氣量減少。②高碳酸血症的呼吸興奮作用被減弱。

  4.劑量和用法

  (1)誘導:2.0~2.5mg/kg靜脈注入。

  (2)鎮靜:25~75μg/(kg?min)靜脈滴注。

  (3)全麻維持:100~150μg/(kg?min)靜脈滴注。

  (4)在老年或血流動力學受損害的患者或與其他麻醉藥合用時應減量。

  (5)若需要稀釋使用,只能使用5%葡萄糖溶液,最低濃度為0.2%。

  (6)異丙酚溶液助長細菌生長,異丙酚打開6h後,未使用的部分應拋棄以避免細菌污染。

  5.其他作用

  (1)靜脈刺激:①靜脈注射異丙酚時,50%~75%的患者可產生注射局部疼痛。②預先應用阿片類藥或在乳劑中添加0.01%利多卡因能減少疼痛。③如果可能,盡量通過大靜脈內靜脈導管給藥。

  (2)異丙酚為主的麻醉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術後惡心、嘔吐發生率低。

  (3)脂肪代謝紊亂。異丙酚是一種乳劑,因此,有脂肪代謝紊亂(高脂血症、胰腺炎)的患者應慎用。

  (二)氯胺酮

  氯胺酮是苯環己哌啶的衍生物,是目前臨床所用的靜脈全麻藥中唯一可以產生較強鎮痛作用的藥物。目前,它廣泛應用於各種小兒手術的麻醉。

  1.作用方式尚未完全確定,可能在對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產生拮抗作用。

  2.藥代動力學

  (1)在肝髒代謝為多種代謝物,其中一些有活性。

  (2)靜注誘導劑量後30~60s產生意識消失,能持續15~20min。肌注後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大約延遲5min後出現,在大約15min後達到峰效應。

  (3)多次重復給藥或靜滴可導致蓄積。

  3.藥效學

  (1)中樞神經系統:①產生“分離狀態”伴遺忘和痛覺消失。②增加腦血流、腦代謝和顱內壓。

  (2)心血管系統:①通過釋放內源性兒茶酚胺增加心率、全身動脈壓和肺動脈壓。②通常用於血流動力學受損患者的全麻誘導。③當患者存在低血容量、自主神經阻滯或已達到交感神經最大興奮時,可引起心肌抑制。

  (3)呼吸系統:①對呼吸頻率和潮氣量產生輕度的抑制。②對高碳酸血症興奮呼吸作用的影響很小。③喉保護性反射較其他靜脈麻醉藥維持時間較長。

  4.劑量和用法

  (1)氯胺酮可以通過肌注誘導,這對於那些不能進行靜注的患者(如兒童)特別有用。氯胺酮是水溶性藥物,可以靜脈注射和肌內注射。

  (2)誘導劑量為1~2mg/kg靜注或5~10mg/kg肌注。

  (3)靜脈注射鎮靜劑量較小(0.2mg/kg),必須按具體情況調整劑量以達到需要的效果。

  5.不良反應

  (1)應用氯胺酮後口腔分泌物顯著增多,同時應用抗膽鹼藥會有益處。

骨科靜脈全身麻醉藥的藥理

  (2)情緒紊亂:氯胺酮偶爾會導致蘇醒時煩躁和躁動;術後可能發生幻覺和噩夢。好發這些不良反應的患者包括年長者、女性及總劑量超過2mg/kg者。與苯二氮類藥(如咪唑安定)或異丙酚合用時,這些後遺症會明顯減少。對精神紊亂的患者不用氯胺酮而改用其他藥物。

  (3)肌肉張力:能產生隨意的肌陣攣運動,特別是當有刺激存在時,肌肉張力通常增加。

  (4)增加顱內壓:在有頭部創傷或顱內高壓時相對禁忌。

  (5)眼球運動:可導致眼球震顫、復視、睑痙攣和增加眼內壓;在眼科手術時應注意眼內壓的改變。

  (6)麻醉深度難以估計:估計麻醉深度的常用體征(如呼吸頻率、血壓、心率及眼征等)在應用氯胺酮麻醉時不可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