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最常見,約占全身關節脫位的50%,這與肩關節的解剖和生理特點有關,如肱骨頭大,關節盂淺而小,關節囊松弛,其前下方組織薄弱,關節活動范圍大,遭受外力的機會多等。肩關節脫位多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較多。肩關節是全身大關節中運動范圍最廣而結構又最不穩定的一個關節,外傷時很容易引起脫位,在全身關節脫位的發生率中,肩關節居第二位,它可分為前脫位與後脫位兩種,常見的是前脫位。
中醫推拿治療肩關節脫位
治則治法:活血祛瘀,理筋整復。
常用手法:按揉、捏拿、拔伸、搖法等。
推拿操作步驟:
(1)患者仰臥,術者坐於患側床邊,按揉肩髃、臂脯、手三裡、曲池等穴,再拿肩井及肩部諸軟組織,使痙攣緩解。
(2)用手牽足蹬復位法:醫者兩手握住患肢腕上,用一腳伸入患肩腋下(膝關節伸直),兩手用力,沿患肢的縱軸方向,使患肢在外展,稍外旋位拔伸,繼而徐徐內旋、內收,同時足蹬,利用足跟為支點,將肱骨頭擠放關節盂內,當聽到“咯噔”一聲時,即表示復位已經成功。
(3)再按揉肩關節周圍及曲池、手三裡等處。
(4)固定:上臂貼於胸壁,腋下墊一棉墊,將上臂用繃帶固定於胸壁,前臂屈肘90°,使上臂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固定時間1~2周。
治療肩關節脫位的幾種手法
1.仰臥位拔伸足蹬整復肩關節脫位:(1)患者仰臥位,以右肩為例,術者立於病者患肢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右膝伸直用足蹬於患者腋下,順勢用力牽引患肢,持續1~3分鐘,先外展、外旋,後內收、內旋,傷處有滑動感,即表明復位成功。(2)患者仰臥,以左肩脫位為例,助手位於患者左膝側,用左足後跟蹬著患者的左腋下,用繃帶一端縛患者左手腕上,另一端系於助手的腰部,助手扶平病人肘,身體向前傾,然後徐徐拔伸患上肢,術者用拇指按肩,以四指端托肱骨頭使之入臼。
2.側臥位拔伸足蹬整復肩關節脫位:患者側臥,用凳子一條靠緊患者背固定,助手彎腰坐於椅子上,用繃帶縛住病者的前臂,而另一端系於助手的肩上,用足蹬患者腋下,同時挺腰帶動病者前臂,徐徐用力牽引患肢,術者用手按捺脫出的肱骨頭使之歸臼。
3.仰臥位牽引過頂足踏整復肩關節前脫位:在復位前肌注地西泮或哌替啶。患者平臥位,在適度牽引下將患肢由胸前牽引到外展位,再至過頂位,牽引過程中盡量使患肢外旋位。然後,術者用另一側足弓抵住患者脫位的肩峰處,患肢外旋位拔伸,可以感覺到肱骨頭入臼的滑動感,在適度牽引下將患肢再由過頂位牽引到胸前。撕脫性骨折大多也能同樣復位。
4.拔伸足蹬法結合牽抖手法治療肩關節前脫位:患者平躺於治療床一側,患側腋窩墊毛巾保護,術者立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手腕,術者同側足抵於患者腋窩,先在外展外旋位持續緩緩用力牽引,視患者粗壯程度持續約3~10分鐘,維持牽引下再緩緩內收內旋,以術者足跟為支點,把肱骨頭頂入肩關節。對整復未成功者,結合牽抖手法,維持牽引下牽抖患肢數次,使其復位。
5.足蹬皮帶牽引整復肩關節脫位:以右肩關節脫位為例,患者端坐凳上,身後有人扶持,以保持穩定。術者面對患者,將准備好約2米長的皮帶對疊、打結。將打好結的皮帶一頭牽扎於患肢腕部,使患臂處旋位,另一端套術者的右足上,術者雙手拇指置於患肩峰處,兩手余4指扣在脫位的肱骨頭上,右足緩緩向身後伸開牽引患肢,力量逐漸加大;同時兩手拇指向下按壓肩峰,余4指向上外提托肱骨頭,即可聽到肱骨頭入臼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