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中醫骨科 >> 淺談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淺談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是我國中醫治療的一顆明珠,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歷程,已在許多病的治療中顯出其強大的威力。頸椎病的治療也離不開針灸,它方便簡單、無痛苦、見效快,已為廣大患者所接受。

  常見的進針方法有:進、退、捻、搗、搓、留。通常是將以上手法結合起來應用。

  刺激強度有以下幾種強刺激:即采用較大幅度和較快的頻率進行捻轉、提插,甚至用更強烈的搓搗等方法,加強刺激;

  弱刺激:即用較小的幅度和較慢的頻率進行捻轉、提插,有時僅以得氣為度,使病人感受到較弱的刺激,多用於體質弱、耐受性差者;

淺談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中等刺激:即采用幅度和頻率中等程度的捻轉、提插,使病人得到中等強度的刺激,為臨床最常用的刺激強度。可根據以下情況取穴治療:

  (1)頸肩痛麻 頸椎病以頸、肩、背、上肢疼痛及酸脹、麻木不適為常見,在頸型及神經根型頸椎病中更為多見。在針灸治療選擇穴位時,常以病變部位的經穴為主。

  常用的穴位有:大椎、風府、風池、肩井、肩髃、曲池、手三裡、外關、合谷等。

  對疼痛為主,且疼痛較劇、受涼加重者,在針刺時,手法不宜強,針刺應較深,而且要留針10分鐘。

  對疼痛以走竄不定為主者,用強刺激針刺,且刺入較淺。

  對肌膚麻木、肢體沉重、疼痛有定處、陰天發作者,宜針刺與灸療同時進行,或兼用溫針療法。

  (2)頭痛 臨床應根據頭痛的具體部位和其相應的經絡選擇穴位:

  對頭後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後頂、天柱、風池、風府、昆侖及疼痛最明顯的部位。

  對偏頭痛者,選擇的穴位有:風池、太陰、率谷、丘墟、頭維及疼痛部位。

  對頭頂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百會、前頂、通天、行間及疼痛部位。

  對前頭部疼痛者,選擇的穴位有:上星、頭維、印堂、合谷及疼痛部位。

  注意:針刺頭面部時,不宜深刺,宜淺刺或斜刺,可增強療效。凡疼痛以脹痛、跳痛、刺痛、燒灼痛為主,且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者,針刺手法一般多用強刺激;凡疼痛以昏痛、隱隱作痛為主,且有眼花、耳鳴等虛弱之象者,針刺手法多采用弱刺激,或同時予以溫針治療。

  (3)心慌 表現為心跳或快或慢。或有胸悶氣短、活動後加劇,或有頭昏眼花、胸前區疼痛。四肢發冷、血壓升高等。多見於交感型頸椎病,或頸椎病同時患有心血管疾患者。

淺談頸椎病的針灸療法

  針灸治療以益氣養血。清心安神為原則,選擇的穴位有:心俞、神門、通裡、巨阙、內關、脾俞、足三裡等,皆用緩慢的針刺。若有心煩、易怒,可配合太溪、三陰交;若有氣喘、不能平臥者,可配合肺俞、尺澤;若腹脹不適可加針中院。

  頸椎病的針灸治療還有其它一些穴位選擇。如出現眼花、體力下降者用肝俞、腎俞、行間、睛明、光明等,以弱刺激補養為主;耳鳴、耳聾者用聽宮、翳風、風池、曲池、耳門、合谷、聽會等;出現眩暈者取天柱、翳風、腎俞、脾俞、關元、三陰交、足三裡等;有落枕者取大椎、天柱、肩外俞、落枕穴等。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取穴,多方配合,才能達到治愈之目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