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治療 >> 頸椎牽引治療頸椎病

頸椎牽引治療頸椎病

  頸椎牽引一般在坐位進行。牽引時,通常用颌頸牽引帶在下颌及枕部施加牽引力,使頸椎稍前屈致頸椎軸線與軀干軸線相交約成25度左右。牽引時,要求患者頸肩部及軀干充分放松。若是椎動脈受壓型的病人,上述夾角角度宜小一些,使下颌部受牽引的力更多一些。要注意牽引帶不宜太靠近耳朵,以免影響頸內動脈的血供。由於頸椎病因人而異,因病變部位不同而異,故在剛開始作牽引的幾次中,應指導患者試將座椅前移或後退,以便調節牽引角度,從而找到一比較適宜的角度,這時的患者無論在牽引時或牽引結束均無不適感。

  頸椎牽引應每日1~3次,每1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治療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若坐位牽引療效不夠理想,或症狀較重,或體弱的病人,也可改為仰臥位牽引,病人可取平臥或斜臥。這時頸肩部肌肉更放松,加上水平位牽引不需對抗頭的自重,牽引的重量相應可減輕到1~3千克不等。頸肩部的皮膚、肌肉肌腱等在加熱條件下更易被牽伸,故在頸椎牽引的同時,配合頸肩部的熱療,療效可能更佳。

  頸椎病的發病常常與頸肌的損傷、疲勞密切相關。頸部肌肉會因神經或血管的受壓而產生保護性痙攣收縮,較長時間肌肉的痙攣收縮增加了致痛物質的釋放,增加了頸部的疼痛。物理治療能夠改善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因而,可在牽引前或牽引治療的同時進行物理治療。常用的方法有高頻電療法,如微波治療和短波治療等,具有較深的電熱作用。推拿手法也可用於頸椎病的治療,但應注意剛柔結合,不宜粗暴,尤其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或上頸段頸椎病時,在未弄清神經、血管受壓的確切位置前,不能隨便施旋轉扳手法,否則可能會加重症狀。

  研究發現,從事低頭伏案工作的人群中患頸椎病比例較高。國外也有報道,在裝卸工人中有較高的頸椎病發病率。總之,應避免較長時間的低頭或仰頭工作,注意經常性調節頭部與工作面的關系,預防頸旁各神經軟組織的急、慢性勞損。平時收看電視的時間不宜過長,尤其不可仰臥位高枕屈頸看電視;睡眠時的枕頭高度應適當,最好是一個拳頭的高度,硬度應適中。

  (作者每周四上午、周五下午有專家門診

  鍛煉頸肌6法

  研究表明,頸椎病的發作與頸椎和頸椎旁的一些組織的退行性變化有關。經治療頸椎病的症狀基本緩解或消失,這僅是完成了一半的康復治療任務,另一半是除繼續牽引鞏固療效外,還應加強頸前、後肌群的肌力鍛煉,以及糾正錯誤的姿勢。頸肌鍛煉時患者取坐位或立位

  1.雙手輪流摩擦頸項部各50次

  2.頭主動屈、伸到最大角度各20次

  3.頭主動向左、右兩側側屈各20次

  4.雙肩下沉,下颌內收,頸部向後努力頂20次。然後雙手抱住後枕部,頸部向後努力頂,對抗雙手向前的拉力,持續5秒鐘後休息2分鐘,共重復3~5次

  5.雙手托住下颌向上推,頭主動屈曲對抗此推力,持續5秒鐘後休息2分鐘,共重復3~5次

  6.雙手交替在對側頸肩部輕輕拍擊各30下。

  在完成上述頸肌鍛煉中,動作應緩慢有序,呼吸自然。若有頸部疼痛出現和頭暈,則應立即減少頭頸轉動角度,甚至暫停頸肌鍛煉。頸肌鍛煉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鍛煉結束後應該頸肌有疲勞感。鍛煉量應從小到大,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