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之所以被人們稱為“五十肩”,是因為肩周炎好發於50歲的人,也就是越接近50歲的人越容易得此病。臨床研究認為,由於中老年後體質漸衰,體力活動減少,肩部運動量小,又由於受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的影響,血液循環減慢,導致肩部軟組織新陳代謝減退,出現退行性改變。此時再有肩臂部經常受風寒侵襲以及慢性疲勞性損傷等因素,即可導致炎症的發生,造成肩臂活動受限和肌肉萎縮。
肩關節炎的發病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女性患此病者較男性為多。這是因為女性在50歲前後的生理變化,內分泌改變比男性更為明顯的緣故,研究表明,男女發病比例約為1:3。
第二、左側發病較右側為多。這是因為左側運動的次數沒有右側多,左側運動的幅度沒有右側大。
第三、起病緩慢。患者往往記不清具體的發病的日期,而且往往有幾個月或一兩年的病史。
分析患病的原因,我們發現這些患者大部分是非體力 勞動者,但從事的活動均需頻繁活動肩臂,或肩臂必須長時間固定於某一種姿勢,尤其是這種姿勢大部分是上臂輕度外展、內旋位。例如廚師的工作掂大勺和使用刀、鏟、勺的姿勢以及活動姿勢的重復即屬此類。教授寫黑板板書時上臂外展、上舉、內旋姿勢,作家、畫家伏案姿勢等,雖耗力不大,但其姿勢固定時間長,久而久之,勢必導致肩臂某些組織的慢性疲勞損傷,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肩周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