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關節病。隨著年齡的增大,患病率迅速上升。據美國統計,65歲以上人群多數受影響,75歲以上人群80%受影響。骨關節炎在美國已成為僅次於缺血性心髒病導致工作能力喪失的第二位因素。在中國,骨關節炎發病情況如何呢?在上海,仁濟醫院曾對某個社區13歲以上人口進行了骨關節炎普查,13451個人中患病率為13%;汕頭醫學院附屬醫院對某社區2040人口普查結果患病率為10.8%;北京干部局對2063名對象普查結果,患病率為38.7%,其中60歲以上患病率為78.5%。我國在1990年進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60歲以上已達到8.59%,該年齡段總人口可達1億。如按78.5%患病率計算,患病人數當不低於七千八百萬,且大部分為膝關節骨關節炎。
讀者閱讀了本刊所刊登的文章,會對骨關節炎的早期與中期病人的治療原則已有所了解,對後期的病人又該如何處理呢?劃分疾病的早中晚期,可參照X線片上的表現。一般從X線片上可以將骨關節炎分為4期:1)第一期:只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關節間隙並不狹窄,說明關節軟骨的厚度沒有改變;2)第二期:除有關節邊緣骨質增生外,還有關節間隙變窄,說明由於磨損,關節軟骨正在逐漸變薄;3)第三期:除有上述變化外,還有軟骨下囊性變,說明軟骨下骨板亦因疾病的進展而累及。軟骨下囊性變可有程度上差別;4)第四期:關節已經毀壞,出現屈曲攣縮,X形腿或O形腿,並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損。
可以認為第一期屬於早期病變,第二期與第三期的早期尚處於病變的中期,而第三期的後期與第四期處於病變的晚期。應該指出,X線分期往往輕於手術時發現,說明疾病的實際情況要比X線表現重些。疾病發展到了晚期,藥物難以奏效,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為了改善生活質量,將關節置換掉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髋關節置換手術現已十分普及,而膝關節置換術亦已成熟。在國外每年髋關節置換手術數量與膝關節置換術數量持平,而在一些發達國家,膝關節置換術數量甚至超過了髋關節置換術的數量。在我國,因為經濟因素或對生活質量要求的不同,膝關節置換術數量低於髋關節置換術數量,但近年來膝關節置換術數量逐年增加,說明該手術已日趨被人們所接受。
有人顧慮做膝關節置換術切除骨頭過多。從醫學術語膝關節置換術實質上是表面置換術,即將關節端有病變的軟骨及軟骨下骨板切去薄層,然後用金屬殼將關節的骨端包裹起來,中間夾一層超高密度的聚乙烯制成的襯墊,就好象蛀牙清洗後用金屬套罩起來差不多。
以往金屬殼是用不銹鋼制成的,現在都改用钛合金或钴鉻合金了。兩種的生物相容性均優於不銹鋼,通俗地說人體對這兩種金屬的適應性很好。人們很關心,人工關節植入人體內可以用多久?從實驗室檢測的數據看來是很令人鼓舞地。國外開展此工作已久,根據臨床長期隨訪的結果,可應用10-15年之久,年齡大的活動量小些,使用的壽命更長。
換了膝關節後一定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作康復治療。這樣關節的活動度更好一些。在日本,人們要席地而坐,在我國北方,人們要上炕上盤腿而坐,這樣對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治療要求更高些,但不是不能做到的。
希望膝關節骨關節炎老年病人能夠勇敢地接受手術治療,使你的晚年生活象夕陽般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