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節炎症狀 >>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為何“犟頭倔腦”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為何“犟頭倔腦”

  強直性脊柱炎是關節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同種族及國家,其人群患病率不盡相同。美國調查人群患病率為 0.13%—0.2%,日本人為0.05%—0.2%我國地域遼闊,沒有大范圍的普查數據,小范圍調查資料顯示;我國人群患病率約為 0.3%左右,即在我國13億人中,患有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達 390萬左右。因此,該病應引起大家的足夠重視。

  強直性脊柱炎大多發生於10—4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20— 30歲,40歲以後發病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據資料統計。其男性和女性病人之比約為(10~4):1。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數量有上升趨勢,有的統計為,7:3;個別資料甚至認為,兩者患病率幾乎相等。這可能與女性病人發病較隱襲、病情較輕、發病較晚、病程更長;臨床表現多侵犯周圍關節,脊柱強直不如男性典型有關。

  強直性脊柱炎由於早期僅表現為腰骶、下背部疼痛及晨僵,常不引起注意而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有半數病例延至發病3年以後才被確診為本病。國外有學者曾報道92例強直性脊柱炎,從發病到確診的時間是2個月到17年,平均5.7年,筆者分析的100例病人中,有94例被誤診為其他疾病,其中被診斷為風濕性關節炎22例、坐骨神經痛和關節痛各17例、腰肌勞損15例、骨關節炎9例、外傷7例、結核性關節炎和致密性髂骨炎各3例、纖維織炎1例,最長的病例經過30年才被確診為本病;平均確診時間為6.61年。

  強直性脊柱炎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全身症狀較輕,部分病人可有疲勞、食欲減退、低熱、體重減輕和貧血等表現,但除兒童以外,一般都不嚴重。少數病例可有長期低熱和關節痛,酷似風濕熱表現,此類病例多見於年輕者。多數病人最初侵犯臀部的骶髂關節,以後呈上行性發展至腰椎、胸椎和頸椎,少數病人中可先出現頸椎和幾個脊柱段同時疼痛。筆者統計的100例病人中,最初發生的病變關節為腰椎33例、髋關節29例、骶髂關節 22例、膝關節6例、胸椎4例、頸椎2例、足跟2例、尾骶部和踝關節各1例,與國內其他報道相似。病變關節周圍可能有程度不等的疼痛,伴有肌肉痙攣和僵硬感。疼痛和僵硬感多在早晨或身體固定於某一體位時間較久後加重。因此,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腰痛、腰骶部僵硬感。病人常在半夜因腰痛醒來,翻身也感到困難。開始可為單側或間歇性,以後逐漸進展為雙側、持續性。疼痛可因咳嗽、噴嚏或其他牽扯腰背動作而加重。偶爾疼痛可放射至髂嵴、大腿屈側。隨著病情的發展,腰、胸椎逐漸強直,腰椎變得前凸而平直,胸椎呈駝背畸形。當肋椎關節、胸骨柄和胸骨體之間的關節、胸鎖關節發生肌腱末端病,則病人可出現胸痛,並在咳嗽或噴嚏時加重,有時可被誤診為胸膜炎。由於吸氣時胸廓擴展受限,可出現輕、中度胸廓活動度降低,在第4肋間水平胸廓擴展度受限,常小於2.5厘米。頸椎病變時,疼痛可以放射到颞部、枕部及眶後,頸椎肌肉開始時痙攣,以後萎縮,頸部呈屈曲畸形,既不能上仰,也不能左右轉動,顯得“犟頭倔腦”。若有人在後面喊一聲,他也不能自如地回頭答應,只能來個全身大轉彎一向後轉。少數病人到了晚期,整個脊柱和下肢向前屈曲,成強硬的弓形。脊柱屈曲嚴重者,站著只能看到地面,而看不到牆壁。

  據大量資料統計,1/4—3/4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可在病程中出現周圍關節(即四肢關節)病變。周圍關節可出現疼痛、腫脹,多見於髋關節和肩關節。關節局部的症狀與類風濕關節炎很難區分,但表現為持續性和畸形者較少。筆者統計的100例強直性脊柱炎中,有77例先後累及周圍關節,其中累及髋關節44例、膝關節22例、肩關節5例、趾關節、足跟各2例、肘關節和踝關節各1例。在受累的周圍關節中,僅有3例髋關節出現強直,其他周圍關節未見畸形發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