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它是由於關節軟骨變性而產生的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會產生劇烈的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也給其正常工作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為了讓大家及時發現病情,及早醫治,小編在這裡為大家詳細介紹骨關節炎都有哪些早期症狀。
一、臨床表現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症狀和X線征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桡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松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症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症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後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 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症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於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後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大家都了解了骨關節炎都有哪些早期症狀了,生活中人們需要認真的對待這種疾病,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希望大家在發現骨關節炎早期症狀的時候能夠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