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膝蓋腫如饅頭大 特發性關節炎釀禍

膝蓋腫如饅頭大 特發性關節炎釀禍

  1名14歲林姓國中生,原本活潑好動,但右腳踝莫名出現紅腫,以為是運動造成的扭傷或挫傷,求治骨科、復健科及民俗療法,症狀卻未緩解,腳踝仍然腫脹如饅頭大,甚至手指關節也變得腫痛紅,如同“甜不辣”,經診斷後,才發現竟是罹患“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據林同學患者形容當時的嚴重劇痛:“就像是被鐵鎚重擊膝蓋,當天根本無法站立及行走,只能拄著拐杖就醫。”所幸歷經波折,林同學終於找對醫師接受正規治療,在醫師協助下申請施打生物製劑,打了第1針馬上有了反應。林同學的關節腫痛逐漸緩解,不但恢復正常行走,還可重拾快樂的校園生活。

膝蓋腫如饅頭大 特發性關節炎釀禍

       好發青少年 痛如鐵重擊

  收治這1名病患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醫師表示,台灣地區兒童特發性關節炎(JIA)之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口有3.03人,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盛行率為每10萬人口中有11.02人。

  疾病常發作於16歲前之孩童,平均發病年齡為6至12歲,且男、女生比例為1.21:1;因慢性發炎導致關節發生紅、腫、痛、硬及關節活動度受到限制。好發部位為膝關節佔(59.5%),其次為腳踝、手腕及手指關節 。

  葉國偉醫師指出,由於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簡稱JIA)為一種慢性發炎的疾病,治療主要目標是控制關節的發炎,減輕關節發炎帶來的痛楚與不舒服,並防止關節因發炎而變形或肢體不等長。因此,家長與病童須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才可讓疾病的傷害程度降到最低。

  特別是,當有以下5大症狀出現時,家長或醫護人員應高度懷疑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

  1.單一或多處關節腫痛。

  2.關節持續失能或惡化(例如跛行)。

  3.關節局部發熱。

  4.關節腔積水。

  5.關節活動度減退。

  6.不明原因持續發燒超過10日,且伴隨暫時性紅疹出現。

  對症就醫 掌關鍵3對策

  醫師提醒,家長日常可注意關鍵“3對策”,分別是:“對症就醫、看對科別、吃對要動”可幫助患者擺脫疾病糾纏,與併發症風險,讓罹病孩童也能過著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尤其是此疾病不能只專注在關節症狀,更要留意共病,如葡萄膜炎,應由眼科會診追蹤,以免引起併發症,導致視力障礙。

  1.對症就醫:任何關節“紅腫痛硬”長達6周情況未好轉,家長應仔細觀察、紀錄,若孩子出現慢性關節紅、腫、熱、痛、晨僵,活動力減低等症狀,需提高警覺,作為第一防線。

  2.看對科別:當上述症狀發生,應赴大醫院尋求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進行鑑別診斷。

  3.吃對要動:保持營養均衡,患者避免食用促進免疫活化之食物(如人蔘、靈芝等);需要適度運動,多動才能確保關節不僵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