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蹒跚、上下樓梯時膝關節疼痛難忍、久坐後又“站不起來”……人一上了年紀,這些肢體活動的不便被人們稱作“老胳膊老腿”習以為常,然而不同於頭發花白、牙齒松動,這些被忽視的症狀,它可能會累及人體某個關節或多個關節,引起疼痛、炎症、行動不便、臥床不起甚至殘疾。專家呼吁: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是防治骨關節炎的關鍵。
約七成老年人患有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變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它是一種由於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關節疼痛和關節功能障礙,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反復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腫脹、晨僵、關節出現摩擦音等,疾病的受累關節主要為頸椎、腰椎、髋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指(趾)關節等。骨關節炎通常在40歲後發病,逐漸惡化並持續終身。60歲以上人口中,X光檢查出現骨關節炎跡象的比例高達75%。
“骨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原發性骨關節炎多發生於中老年,無明確的全身或局部誘因,與遺傳和體質因素有一定的關系。繼發性骨關節炎可發生於青壯年,可繼發於創傷、炎症、關節不穩定、慢性反復的積累性勞損或先天性疾病等。”專家介紹,骨關節炎早期常表現為關節酸脹疼痛,也可腫脹積液,下蹲困難,病情發展嚴重時上下樓梯都很不方便,特別是勞累後和遇到寒冷後更為嚴重,若拖延不治,導致關節變形,甚至造成殘疾。
骨關節炎無法完全治愈,只能延緩病情
許多患有骨關節炎的患者來到醫院後,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醫生你能幫我治好嗎?但專家遺憾的表示,“骨關節炎不可能完全治愈,因為這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病理性改變,患者只能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合適的治療緩解臨床症狀,盡量減少發作的次數。”
“目前來說,對於骨關節炎的治療,結合病人自身情況,如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對於早期的患者我們會采取非藥物治療,這種就包括對患者的教育:臨床上很多骨關節炎的病人,常由於一些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所導致,這個時候就需要專家幫助患者進行糾正,此外在加上一些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物理治療,對早期患者非常有效”專家說道。
使用消炎鎮痛藥切勿走極端
“如果非藥物治療還不能起到緩解症狀、止痛的效果,就要采取下一步的藥物治療。”專家介紹,“一般是緩解病情藥物和消炎止痛的藥同時服用,改善病情類藥物包括:雙醋瑞因、氨基葡萄糖、多西環素等。此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緩病程、改善患者症狀。”
在鎮痛藥物的選擇上,有些病人將鎮痛藥作為治療關節炎的法寶,一痛就吃止痛藥,這些止痛藥往往只能緩解疼痛症狀,盲目過量使用非但不能控制疾病的進展,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現一些嚴重的並發症,而有些病人正好相反,擔心鎮痛藥物的副作用,堅決杜絕使用鎮痛藥,對此蔡主任表示,“的確以前常用的消炎鎮痛藥會引起腸胃道、心血管、肝髒的風險,但現在通過研究發現,這是因為之前消炎鎮痛藥物把環氧合酶1連同環氧合酶2一起殺死,導致嚴重的副作用,現在已經出現只針對環氧合酶2的消炎鎮痛藥物,效果非常明顯。”
關節鏡微創治療成骨關節炎治療新趨勢
一旦藥物治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要考慮手術的治療。手術方式多種多樣,包括保留關節的關節清理術、截骨矯形術、關節成形術、關節融合術等,其中關節鏡下的關節清理手術開展的最為廣泛,若關節持續關節疼痛腫脹,漸漸發生運動受限,關節反復積液,伴有關節“絞鎖”,滑膜皺襞增生出現,那麼關節鏡治療是最好的選擇。
即把一個很小的鏡子插入關節腔內,然後把圖象通過屏幕顯示出來,通過關節鏡不僅能夠發現關節裡的問題而且在關節鏡下還可以直接把裡面的毛病解決掉。這個方法的優點是創傷比較小、恢復比較快,適應於病程相對較短,保守治療又沒有效果,關節沒有變形的病人。關節清理術之所以能治療骨關節炎,蔡主任解釋:“關節清理術時關節內大量灌洗,清除了引起疼痛、腫脹等症狀的炎性物質;清除了軟骨、滑膜碎屑和游離體,防止了它們夾入關節內加速了關節面的磨損;治愈了半月板和韌帶的伴發損傷,恢復關節穩定性,去除了使關節退變進一步發展的因素。
關節置換術60歲左右的患者極為適合
“雖然治療骨關節炎的方法多樣,但在平時門診中,很多患者都是拖延到病情非常嚴重的時候才來看醫生,這個時候就只能采取關節置換了。”專家講道,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應用最為普遍,主要是將老化的軟骨切除,在經過修整的骨表面安裝金屬或陶瓷假體和耐磨的塑料墊片。這樣,關節活動時,金屬(陶瓷)與塑料之間的摩擦代替了骨與骨之間的摩擦,從而是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關節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對於大家當心器材老化的問題,專家也表示道:“目前來說,用於關節置換的金屬或陶瓷能夠保證20年的正常運行,按照這個推算,60歲左右的老年人最為適合。”
提示:日常好習慣為你的關節減負
由於骨關節炎的不可逆性,提前做好預防或保護措施就顯得尤為關鍵了,那該如何我們的關節呢?專家表示,除先天因素無法改變外,只要稍加注意日常習慣,都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降低發病機會。
“有研究證明,肥胖患者骨關節炎的發生率為12%-43%,37歲是超過標准體重20%的男性,患骨關節炎的危險性比標准體重者高1.5倍,而女性則高2.1倍,所以特別提醒中年肥胖人士注意減肥,只要減少5公斤,可使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減低50%。”專家說。“同時提醒些曾經骨頭有過創傷的患者,一定要及時就醫,多注意關節保暖,避免骨關節炎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