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脊椎退行性病變是“鐵的規律”嗎

脊椎退行性病變是“鐵的規律”嗎

  常常聽到人們這樣說:"年齡大了,脊椎老化了是客觀規律","脊椎退化成這樣了,誰也沒有辦法,如果再嚴重,只好手術","按摩可以緩解脊椎退化,但是退行性病變是鐵的規律,不可能真正得到控制。"作為醫生,我們會遇到大量的脊椎病患者,常聽到的是"我的脖子疼了多少年了,不好治,我死的心都有了。"專家提醒大家不要這樣無奈,脊椎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脊椎退行性病變的英文是Degeneration of Joint Disease(以下簡稱DJD),也稱為骨性關節炎。主要特征為骨質增生,椎間盤變薄。臨床症狀表現為脊椎僵硬、酸痛,活動范圍縮小。有時會伴隨有頭暈、頭痛、手臂、腿腳麻木及脊椎相關性疾病。

脊椎退行性病變是“鐵的規律”嗎

  脊椎退化的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椎體間存在無菌性炎症,病人會有酸痛的症狀。此階段尚無骨刺與椎間盤退化等永久改變,神經根受壓的機會較少。一般始於25歲以前。

  第二階段--椎間盤開始退化,骨刺開始出現,病人會有關節僵硬,偶爾會有頭暈、頭痛、手腳麻木的症狀。脖子痛與落枕是常發生的事。早晨起床後會有關節不靈活的感覺,需經活動後才感到正常,坐時間長了會出現腰背酸痛。此階段多發生在25~45歲。

  第三階段--椎間盤更薄了,但尚未"消失";骨刺更長了,但尚未"搭橋".上述症狀更為嚴重,並且由間斷性發作轉為持續性發作。年齡多為45~65歲。

  第四階段--一個以上的椎間盤完全消失,骨刺開始搭橋。各種症狀持續而嚴重。椎間盤在變薄的過程中,神經根受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至椎間盤完全消失時,如果該脊椎壓到了神經根,則該脊椎無法被復位,只有手術了。如果未壓到神經,則該脊椎也就不會壓到神經了。

  但是,該脊間盤的上一個或下一個椎間盤則會以更快的速度退化,更多的神經根受干擾的機會增大。一般此階段多發生在65歲以上。脊椎退化的原因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專家認為,脊椎結構的問題是產生退化的主要原因。首先不正常結構可始於嬰幼兒時期,基本成形於少年,加重於中青年,老年時更是備受其害。幾乎沒有人的脊椎結構完全正常,當然也就沒有人可以逃脫DJD的厄運。所謂結構的問題是指兩個脊椎骨之間的不正常位移。位移發生的原因很多,如扭傷、摔傷、車禍、運動損傷、長期姿勢不良、工作勞累等等。位移發生時,可以伴隨著椎間盤與韌帶的拉傷,直接造成退化。發生位移後,由於力學結構的改變,增加了某種扭力、剪力等額外的張力,減弱了椎間盤新陳代謝的能力,加速了退化。

  脊椎退化可以控制矯正脊椎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一般要經歷症狀期、矯形期與維護期。特別要重視的是下面幾點:

  1、沒有症狀的人,包括兒童,都可以接受脊椎矯正,一般來說是越早越好。年齡越大,矯正的需要就越迫切。

  2、定期矯正脊椎,一輩子堅持下去。堅持這兩點,有助於控制DJD的發展。

  3、近年來,常州和平醫院脊椎健康中心治療了許多患者。其中有部分中老年人一直堅持定期矯正。從X線的比較來看,未有DJD的發展。

  調整脊椎結構

  第一,結構的改變,會使原有的控制緊張度的神經反射弧不適應。

  第二,由於修復某種損傷的結果,該關節囊的韌帶會有加厚與輕度鈣化的現象,從而使該關節僵硬化,而僵硬化又會使周圍的肌肉強度退化,緊張度降低。矯正關節後,較活的關節容易受傷。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原因就不矯正脊椎,而應該在矯正脊椎之後,要求病人循序漸進地進行適當的鍛煉,盡快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