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在我們身體起著重要的作用,頸椎一旦出現毛病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危害,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了解頸椎病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治療。那麼哪些原因導致的頸椎病的出現?
頸椎病出現的原因分析
頸椎病的發生與其生理功能及解剖特征有密切關系,頸椎活動范圍大,負擔頭頸活動的主要應力,所以容易發生退行性變,尤以第5—6和第6—7頸椎為多見。
頸椎間盤退變是頸椎病的主要病因,正常椎間盤髓核含水80%,纖維環含水65%,隨著年齡增長,含水量漸少,失去其韌性和彈性,纖維環變薄,在外力緩慢作用下即可造成椎間盤纖維環膨出、破裂或髓核突出和椎間隙狹窄。
繼之引起椎間各韌帶及小關節的關節囊松弛,椎間盤空虛,椎體間不穩。尤其當脊柱運動時,失去穩定和支持重量的作用。
椎體的異常活動常可使頸椎各關節增加創傷磨損機會,久之致局部小出血、水腫。最終導致錐體上下繞骨質增生,關節突關節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或鈣化骨化。
以上的病理變化均可造成椎間孔變小及報管狹窄。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出現神經根、脊髓或椎動脈受刺激或受壓的相關臨床表現,即可診斷為頸椎病。
在患有頸部疾患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是否患了頸椎病。實際上頸椎退行性疾患是一組臨床症狀和體征均很相似的疾患,只有經過詳細的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後才可以進一步得出診斷,所以對於其他頸椎退行性疾患本手冊也有涉及。
頸椎病常見於中老年,是由於人體頸椎間盤逐漸地發生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或頸椎正常生理曲線改變後,刺激或引起的一組綜合症狀。這類患者輕則常常感到頭、頸、肩及臂麻木、疼痛,重則行走時出現踩棉花樣感,雙下肢沉重、發緊,或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及癱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