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間盤在長期的負荷作用下已經發生了退化的改變,椎間盤松弛無彈性,黃韌帶肥厚,椎體周線或小關節也出現骨質增生。當外傷(也許是輕微的外傷)存在時,頸椎間盤即破裂。
位於正後部或者偏一側,並同時髓核突出或脫出,與頸椎的骨刺共同在頸椎伸屈活動中刺激、擠壓脊髓,特別是椎間盤不穩時,突出物刺激脊髓更嚴重。
另外。頸椎體間的不穩定及骨剜、突出的椎間盤等組織刺激脊髓的外周組織上的交感神經,它的過度興奮,使得其所支配的脊髓動脈痙攣而出現血液供應障礙,則脊髓的代謝及營養將出現障礙,繼而出現脊髓組織退化或壞死變化而導致一系列神經症狀。
另一種情況則是頸椎管狹窄,即頸椎體後部形成的骨性管道,由於先天性因素或後天發育性因素(如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等)造成椎管的管道前後徑小於正常人的平均水平(正常不能小於13毫米),或者小於其與椎體矢狀徑比值0.75界限,使得其中脊髓組織的活動余地減小,當原發病變進一步發展,或者遇到即使是輕微的外傷時,脊髓即發生擠壓傷。其損傷所導致的一系列改變及臨床表現將不可避免。
總的來說,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椎體間不穩定、骨刺形成、外傷引起中央型椎間盤後突;在原來椎管就很狹小的情況下椎體繼續活動,突出的混凝土合物不停地刺激及壓迫脊髓,加之後方黃韌帶的肥厚,在頸後伸時發生皺褶,使已受壓的神經組織又受到刺激,是造成脊髓型頸椎病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