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不需要控制總能量的攝入
有些患者認為痛風的飲食原則就是要盡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對每日總能量的攝入沒有特別要求。
分析:這種認識不正確。體重指數是與高尿酸血症呈正相關的,因此對於肥胖或超重的痛風患者除了限制嘌呤含量高的食物以外,更應控制每日總能量的攝入。可在原每日攝入能量基礎上減少10%~15%,每月體重減少0.5~1公斤左右,逐漸使體重降至理想范圍。在此期間,切忌減體重過快,否則易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
建議:對於肥胖或超重的痛風患者,每日膳食攝入總能量可按每公斤標准體重20~25千卡計算,適當減少蛋白質與脂肪的供能比例。
誤區二:將動物性食物等同於高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認為動物性食物都是高嘌呤食物,因而在自己的食譜中對魚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敬而遠之。
分析:這種認識不正確。動物性食物是指魚、肉、蛋、奶等一大類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素。此類食物中的不少食物確實含有大量嘌呤,如動物內髒、肉湯各種肉類以及大多數魚類等,但是牛奶、蛋類卻是低嘌呤食物,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痛風患者完全可以吃。
建議:痛風患者應遵循低嘌呤飲食原則,盡量限制動物內髒、海鮮、魚類、肉類等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對於牛奶、蛋類來說,痛風患者完全可以食用,高膽固醇血症患者需注意蛋黃不要過量。此外,由於嘌呤易溶於湯中,各種肉湯嘌呤含量極高,病情較輕的痛風患者也不能喝肉湯,但可以將瘦肉經煮沸後棄湯限量食用。
誤區三:將蔬菜等同於低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認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會激發痛風,因而不需要特別限制。
分析:這種認識不正確。蔬菜的嘌呤含量與動物肝髒、海鮮、肉湯等動物性食物相比,總體來說確實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並不屬於低嘌呤食物。豆類及其制品、蘆筍、香菇、紫菜、豆苗等嘌呤含量就比較高。因而,痛風患者將蔬菜等同於低嘌呤食物,堅持"宜素不宜葷"的說法是片面的。
建議:痛風患者急性發作期除限制嘌呤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外,也要盡量避免食用豆類、蘆筍、香菇、紫菜等含嘌呤較高的蔬菜,緩解期減少進食次數和進食量即可。
誤區四:啤酒、茶水、咖啡有利於尿酸的排出
有些患者認為嘌呤易溶於水,多喝水、啤酒、茶水或咖啡等對尿酸患者有好處。
分析:這種認識不完全正確。嘌呤易溶於水,痛風患者多喝水是有好處的,有利於尿酸的排出,預防尿酸腎結石,延緩腎髒進行性損害。但多喝啤酒不好,因為酒精代謝可使血乳酸濃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腎小管分泌尿酸,使腎排洩尿酸降低;而且啤酒本身也含有嘌呤,使血尿酸濃度增高,容易誘發痛風。濃茶水、咖啡等飲料有興奮自主神經的作用,也可能會誘使痛風急性發作,痛風患者應避免飲用。
建議:痛風患者應多飲水,一般每天至少要達到2000毫升,伴腎結石者最好能達到3000毫升,但腎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異常者要根據病情限制水的攝入量。飲水宜選用白開水、礦泉水、果汁或淡茶水,啤酒、咖啡、濃茶水等應盡量少用。
誤區五:急性期與緩解期的飲食原則一樣
分析:這種認識不正確。一般人正常膳食每日攝入嘌呤為600~1000毫克,急性發作期嘌呤攝入量每天應控制在150毫克以內,這對於盡快終止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加強藥物的療效均是有利的。緩解期也應遵循低嘌呤的飲食原則,但可稍稍放寬限制。為了使用上的方便,一般將食物按嘌呤含量分為三類:
第一類:含嘌呤較少,每100克食物含嘌呤小於50毫克
大米、糯米、米粉、小米、玉米、富強粉、雞蛋、牛奶、南瓜、冬瓜、黃瓜、茄子、絲瓜、苦瓜、芥菜、白菜、蘿卜、胡蘿卜、番茄、莴苣、甘藍、芹菜、卷心菜、山芋、土豆、洋蔥、空心菜、木耳、海蜇皮、海參、海帶、紅棗、蘋果、梨、桃、香蕉、葡萄
第二類:含嘌呤較高,每100克食物含嘌呤50~150毫克
麥片、麥麸、黑芝麻、紅豆、綠豆、黑豆、菜花、茼蒿菜、枸杞、四季豆、韭菜、菠菜、蘑菇、蘆筍、芸豆、豌豆、青豆、雞肉、羊肉、火腿、豬肉、牛肉、扁豆
第三類:含嘌呤高,每100克食物含嘌呤150~1000毫克
動物內髒、腦、黃豆、濃肉汁、牡蛎、酵母粉、白帶魚、鯉魚、鳕魚、鲈魚、鳝魚、貝類、沙丁魚、鳳尾魚、啤酒、紫菜、香菇、豆苗。
建議:痛風患者在急性期,宜選用第一類含嘌呤較少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類、細糧、蔬菜、水果為主。在緩解期,可增加選擇含嘌呤中等量的第二類食物,但應適量,如肉類每日不超過150克,尤其不要在一餐進食過多,將肉煮沸棄湯食用會減少嘌呤的攝入。不論急性期或緩解期,均應避免含嘌呤高的第三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