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是指腰椎管因某些因素發生骨性和纖維結構的異常,導致一處或多處管腔狹窄,壓迫硬脊膜與神經根出現臨床症狀。由於近年來對其認識加深,臨床上有發病率升高趨勢。那麼腰椎管狹窄會出此案哪些症狀?走路向前傾也是其中之一。
一、腰背痛
60%以上的患者伴有腰背痛,相對於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疼痛常常較輕微,並且有慢性加重的趨勢,有些患者不活動時出現疼痛,活動數小時後反而減輕,但若活動過久反而可產生更加劇烈的疼痛。
二、間歇性跛行
這是最具有特點的症狀,行走數十米或百米即出現下肢酸脹、乏力、疼痛甚至麻木、步態失穩,難以繼續行走。坐或下蹲休息後症狀可緩解或消失,但繼續行走後又可重復上述表現。很多病人喜歡走路時往前傾,這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通過前傾,可以避免黃韌帶折疊等可使腰椎管狹窄加重的因素,使椎管容積相對增大,受壓迫的神經暫時得到減壓,疼痛也能得到緩解。
同樣,患者在上山、騎自行車、上樓梯等屈曲姿勢下症狀也能得到減輕,在下山和脊柱後伸時加重。
三、馬尾神經綜合征
當狹窄嚴重壓迫馬尾神經時,表現為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需要及早手術治療。
腰椎管狹窄症的原因:
1、椎管中央狹窄:
下關節突的骨贅向內側增生肥大,使中央椎管狹窄,壓迫馬尾。病變初期僅累及一個平面,常見腰4~5,以後病變逐漸涉及以下平面,引起多平面的喘或側方椎管狹窄。
2、側方神經根擠壓:
腰椎後小關節囊的松弛以及椎間盤的退變,使椎間隙變窄,上下相鄰兩椎體相互靠近,後方的小關節半脫位。此時上關節突向上向前移動,使椎間孔及椎管外側部狹窄,同時神經根被擠壓在上關節節頂端、上位椎弓根及椎體後緣之間。有時節關節內緣長出的骨贅向內突出,夾住了下一平面的神經根。
3、發育性椎管狹窄:
生長期結束後,椎體及其附件不同成分的異常發育,均可導致椎管中央及側方狹窄,一般發育性椎管狹窄很少單獨發生,當伴有輕度椎間盤突出或退行性變時,椎管狹窄的症狀才發生。
4、其他因素:
椎間盤突出、創傷、脊柱滑脫、椎板切除術後、硬膜外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