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至30歲男性下腰背疼痛,未必都是腰椎間盤突出,有可能是強直性脊柱炎!臨床上有不少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從出現典型症狀到確診,平均延誤6年時間。而80%的患者誤診原因是以為自己得了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扭傷。專家指出,類風濕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都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發病高峰年齡在20至40歲,其中又以40至60歲中年女性多見,發病率約為0.36%,女患者是男患者的兩至三倍。而強直性脊柱炎多發於20至30歲年輕男性,發病率約為0.3%,但最新研究顯示,女性發病率也不低,男女人數比約為3:2,不過女性患者病情通常比較輕且發病年齡較晚,而40歲以上及8歲以下的兒童很少發病。
五成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得病兩年後骨被破壞
專家指出,這兩類疾病在我國的患者群分別超過400萬人,不僅會導致患者嚴重的身體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而且致殘率高,使患者喪失勞動力,給患者的家庭經濟帶來負擔。“50%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得病兩年後出現骨破壞症狀,70%的病人在得病三年後變殘疾,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她指出,如果病情嚴重,患者的壽命會因此縮短10~15年的時間。而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到晚期會因脊柱強直導致終身駝背。
從症狀上看,這兩類疾病頗有相似之處。通常都會有晨僵、關節損害。不過,類風濕關節炎起病時多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而且多發部位是雙手、膝、腳踝等滑膜多的關節,雙側呈紅熱腫痛。
另外,類風濕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病變只會致殘,不會致死。但是,該病引起的類風濕結節、類風濕血管炎、類風濕心髒病等關節外表現,卻會致死。
強直性脊柱炎易誤診怪誰?
八成強直性脊柱炎最初表現為下腰背疼痛
而80%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首先表現為下腰背部間歇性痛感。“早期表現更輕,可能只是腰背疼痛。一般晚上比較明顯,下腰痛發生緩慢,有時牽涉至臀部。”
另外,晨起脊柱有僵硬感也是強直性脊柱炎比較常見的症狀,這種晨僵有時可以持續數小時之久。長期不活動的人晨僵更明顯,往往起床十分困難,只能側翻身滾下床沿。有些病人還伴有髋、膝、踝關節腫痛,臀部、腹股溝疼痛,頸背部鈍痛,足跟痛、低熱、乏力等。
如果出現腰背、下肢關節劇烈疼痛和晨起僵硬,還有脊柱活動受限,出現強直症狀,則病情已經到了中期。晚期則會出現終身駝背畸形,且已失去治療機會。
年過三十持續腰痛應做磁共振檢查
專家建議,年過三十如果下腰背持續疼痛,應該做一下磁共振檢查,排除這兩類疾病。
對於這兩類疾病的預防目前沒有更好辦法,她指出,應強調早期治療,莫待關節損害出現導致病情難以控制。通常認為類風濕關節炎在關節損害出現兩年前,是治療的最佳“窗口”期。
對於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在沒有出現骨性強直,也就是畸形之前,應該保護生理功能,例如白天提醒自己有意識地糾正姿勢。晚上則應睡硬板床,使軀體呈臥姿時不能彎曲,盡量保持仰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