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6歲的崔公讓出生於醫學世家,在河南中醫學院從醫50多年,在臨床工作中發現痛風和手指的變化存在一些關聯。在收集近400份病歷後,這個思路越來越清晰。如今,這一項目已經申報成為十二五國家級課題,進入系統研究階段。
崔公讓說,在當下,痛風的診斷主要依靠血尿酸或尿尿酸檢查、彩超機、X線、CT機、核磁共振、關節腔穿刺等,但是各有缺點,比如血尿酸水平既不能確診也不能排除診斷,雙源CT和核磁共振價格比較昂貴,關節腔穿刺具有一定創傷……多種原因造成痛風知情率低、診斷較晚,不利於防病於未然。疾病的發展就像玉米生長的過程,玉米芽、玉米苗也是玉米,不是非得等到結出棒子才是玉米。痛風也是這樣,非要等大量尿酸結晶在身體各處沉積才能診斷痛風嗎?當然不是。早發現、早干預,從情緒到飲食,環境到運動去調整,就可以治未病,而未病不等於沒病。 通過分析現有的病例,崔公讓總結出一套觀察手指篩查痛風的具體方法,步驟如下:1.清潔雙手,修剪指甲,在常溫下靜坐休息15分鐘;2.端坐,面向光源,將雙手平放在脈診包上,掌心向下,與心髒保持一個高度;3.檢查者與患者相對約40厘米,雙眼俯視與患者手指呈45度,觀察除了拇指外,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甲根至第一關節背側皮膚;4.觀察手指皮紋、皮色、結節。 正常手指形態為,手指背側皮膚色澤與手指其余部位相同,有多條淺而明顯的橫狀細皮紋,無結節及壓痛。崔公讓說,若出現下列兩項改變者,即可判斷為觀察指標陽性,需要深入排查:1.手指皮膚光滑菲薄,皮色潮紅、紅绛或暗紅;2.手指橫狀皮紋減少或消失;3.皮膚有隆起結節,甚至有壓痛。 在檢查時,崔公讓首先要求自然光源充足、光線柔和,患者心理平靜,診療室須安靜,溫度在20~30攝氏度;其次,患者手部無創傷、凍瘡及燒傷史,無畸形;最後,觀察部位無藥膏、藥液污染或殘存,無顏料塗抹,改變色澤。此法適合年齡在18~80歲的人;近期及既往出現一處以上關節紅腫疼痛者;肢體不明原因出現走竄疼痛者。相反,這種方法不適合外傷致手指皮損或截肢者;已確診有風濕、類風濕造成的骨關節改變者;合並心、肝、腎等危重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 哪些人需要注意預防痛風呢?崔公讓說,痛風病人的外在表現就是中醫常說的“魁羸”。而魁羸可以用一段順口溜概括,即“身體胖嘟嘟,肚子圓鼓鼓;腦門油糊糊,夜晚打呼噜;身困肢體乏,精疲氣不足;四肢多寒涼,夜晚汗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