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但耐得住寂寞的人卻很少。61歲的段奶奶前不久摔了一跤,之後一個勁地喊痛,磁共振顯示其有骨質疏松、腰椎輕度壓縮性骨折等症狀,但段奶奶不願做手術,又不堅持臥床靜養4周時間,最後導致腰椎骨折加重。專家指出,許多人傷筋動骨後只是休息一下,見疼痛的症狀消失了,就去上班工作,這會導致受傷部位的骨頭長期反復損傷與變形。
傷到“筋骨”應靜養
小林今年只有20歲,但年紀輕輕的他已經患上了腰椎增生。磁共振顯示,小林的腰椎像50歲老人的腰椎。這令小林的主治醫生感慨不已。
“小林的腰部是由於在上一次受傷後,腰椎間盤連同椎體上的軟骨板突向椎管沒有得到徹底康復,又經過長期反復的微損傷,導致腰椎管非常狹窄完全壓迫了神經,損害了神經功能。”解放軍458醫院骨科主任李裕標解釋說,病情發展到了這種程度,小林必須馬上做手術,否則病情只會更加嚴重,而且還可能影響到生殖系統的功能。
李裕標表示,郭奶奶和小林之所以導致腰部受損嚴重,就是不靜養的結果。傳統的“傷筋動骨一百天”是指運動系統損傷後,需要靜養足夠的時間。醫學上人體骨、韌帶等軟組織損傷的修復時間一般在4-6周左右。這段時間內患者應該嚴格固定患肢以促進損傷的修復,減低骨頭內部的內壓,使局部的充血和水腫情況得到改善。如果患者能嚴格臥床時間,使受傷部位得到足夠修復。只要患者能做到足夠的臥床休養與醫療幫助,是完全能康復的。
李裕標表示,像小林與郭奶奶這種耐不住寂寞的患者還有很多,很多人之所以治不好,大都是因為在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嚴格固定受傷部位而導致的。許多人都是休息一下,見疼痛的症狀消失了,就去上班工作,導致受傷部位的骨頭長期反復損傷與變形。
李裕標建議,像郭奶奶這種單純壓縮性骨折病人,如果覺得傳統的治療方法太費時,可以選擇椎體成形術或內固定術。椎體成形術的原理就是往患者的病變椎體內穿刺,進行擴張使椎體恢復正常高度,然後將調和好的骨水泥注射到受損的椎體內,用來維持椎體形態,增強椎體的硬度,消除和減輕患者的痛感,防止椎體再骨折的發生。這種椎體成形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局部麻醉下即可進行。一般手術後患者休息兩三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飲食進補有誤區
傷筋動骨的人特別要注重食補,但吃點什麼才能讓骨頭恢復得更快,很多人卻不太清楚。專家表示,在骨折後,適當吃點動物肝髒、海產品、蛋黃、豆類、綠葉蔬菜、葵花子等,有利於骨頭生長。然而,骨折後長期臥床的病人不適合吃肉類、豆類等高蛋白食品,因為它們會在體內產生大量的酸性物質,導致鈣的流失,還會增加腎髒負擔。老年人骨折後,雖然要補鈣,但切忌過量,以防產生泌尿系統結石;攝入鈣量過多時要多喝水,以促進鈣的排出。
骨折1-2周,屬於創傷早期。在飲食上應以活血化淤、行氣消散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如蔬菜、蛋類、豆制品、水果、魚、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和油膩食物,尤其不能過早吃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炖雞等。
據介紹,受損傷後骨頭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骨髓,而它們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骨頭湯油膩,主要成分是磷和鈣,骨折的人喝了,只會使骨質內無機物成分增高,有機物與無機物比例失調,阻礙骨頭的愈合,影響日後骨關節功能的恢復。此外,油膩的食物吃後不易消化,反而會讓食欲減退,妨礙病人補充其他營養品。
而骨折半月以後,由於淤腫大部分已消失,這時候在飲食上就可以進行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以適當地喝點骨頭湯,吃老母雞、蹄筋等,以補充較多的蛋白質和維生素A、維生素D及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