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訊息 >> 常見關節脫位釋義及恢復建議

常見關節脫位釋義及恢復建議

  關節脫位又叫脫臼或脫骱,是指組成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合關系。脫位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病理性和習慣性脫位四種。如按脫位程度來分,可分為半脫位和全脫位。按脫位後的時間來分,又可分為新鮮脫位和陳舊性脫位(指脫位超過三周以上者)。常見的是外傷性脫位。

  外傷性脫位主要發生於青壯年。兒童和老年人較為少見。上肢脫位較下肢為多。關節脫位除有明顯的外傷史和患部疼痛、腫脹外,最主要的特征是關節功能的喪失。有時亦可合並血管、神經的損傷,以及受傷關節所具有的特有體征,如方肩畸形等。所以診斷一般並不困難。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作X線檢查,有助於更進一步明確脫位的方向和是否同時伴有骨折。

    全身各關節至少包括兩個骨端。被包圍在關節囊內。囊外還有韌帶和肌肉。因此,正常的關節有相當的穩定性,在關節運動時,骨端不會超出關節囊的范圍。但在跌倒或受外力沖擊時,在一定的姿位下。可使關節囊破裂,於是骨端脫出而發生脫位。

  對脫位的關節,應盡量爭取時間及早復位,即用正確的手法使脫出的骨端送回原處。然後加以外固定,包括繃帶、小夾板、石膏等。拆除外固定後,關節運動往往不靈活,需要通過積極而耐心的鍛煉,以利於關節功能的恢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