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科百科 >> 骨科用藥 >> 骨結核術後的化學藥物治療

骨結核術後的化學藥物治療

  化療是針對所有結核病灶,借以消滅全身感染的結核菌,這是至關重要的。而不是僅憑外科手術徹底切除病灶所能替代的。所以,術前2-6周化療及術後9個月以上化療是骨結核病灶清除的重要保證。主人無名——我投影於你的草場上,我用藍色影子撫摸你,在紅櫻桃裡把我的所有血液,都拋向你。

  【一線抗痨藥物】抗結核藥物治療:1944年鏈霉素的發現,1952年異煙肼、1965年利福平相繼問世代表了結核病化療的三個裡程碑。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在結核治療中起重要作用,可提高療效,促進病變的愈合。

  目前常用的一線藥物有異煙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和鏈霉素(SM)。二線藥物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卷須霉素、卡那霉素、環絲氨酸、乙硫異煙胺和對氨柳酸等。

  異煙肼(isoniazid,INH.H)又名雷米封(rimifon)。具有最強的早期殺菌作用,預防藥物產生耐藥性最好。口服吸收快,易滲入胸腔、腹腔,腦脊液和關節液中,且能滲入細胞內,故亦能殺滅細胞內的結核桿菌。成人每天用量300mg,分3次服用而頓服好。小兒用量,每天每kg體重10~20mg。異煙肼對肝功能有損害,還有引起神經炎及精神症狀,服用期間注意定期檢查肝功能,大量服用可加服維生B6。

  利福平(RFP,R)滅菌作用最強。口服後經腸道吸收,在血液中能較長時間維持高濃度,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利福平對結核病的治療效果較好。成人劑量為每天450~600mg,可於清晨空腹頓服,亦可分兩次服用。兒童一般用量為每日每千克體重20mg。利福平有肝功能損害,胃腸道反應,皮膚反應,流感樣反應等副作用。故肝功能有嚴重損害及膽道有梗阻的患者忌用,老年人、兒童、營養不良者慎用。

骨結核術後的化學藥物治療

  吡嗪酰胺(PZA,Z)具有對酸性環境中細胞內結核菌群的特殊的滅菌作用。PZA和RFP聯合則具有最強的滅菌作用。中毒作用為肝功能損害,並能引起關節疼痛。成人每日頓服30~35mg/kg,體重50kg以下者,每日1.5g;50kg以上者,每日2g;75kg以上者每日2.5g。兒童每日20~25mg/kg。

  乙胺丁醇(EMB,E)抗結核作用較強,可彌漫到人體各組織中。成人用量為每天750mg-1000mg。一次服完以便獲得高峰血濃度。副作用有視力障礙。當早期出現色覺障礙時即應停藥。

  鏈霉素(SM,S)屬抑菌藥,僅對細胞外的結核桿菌有殺滅作用。口服不易吸收,肌肉注射可以滲入到各種組織中,但不能或很少通過血腦屏障。長期服用可有聽神經損害和腎功能損害,注意定期檢查腎功能。成人使用劑量,每天1g,分1-2次肌注。兒童用量為每天15~30mg/kg體重。3-4個月耐藥性增多。

  【標准短期化療】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原則是早期、足量、聯合、規律用藥。目前臨床所用的聯合用藥方案很多。Mitchison提出病灶中結核菌可分為4種不同代謝狀態的菌群,對化療的反應各不相同。

  (1)快速繁殖菌:均可被SM、INH、RFD、甚至單用INH所殺用。

  (2)間斷繁殖菌(干酪中):RFP、INH有效。

  (3)慢性繁殖菌:多存在巨嗜細胞中,一般藥物不能迅速消滅它,需一定療程。PZA最有效。

  (4)完全休眠菌:數量少,RFP有效。

  INH、RFP和PZA三藥聯合使用構成標准短程化療方案(9HRZ),能發揮各自作用和協同作用,作用於三種不同代謝菌群和細胞內外菌群,藥物在不同pH值的情況下達到殺菌和滅菌作用,從而大大縮短治療時間,可謂高效、敏感、低毒、經濟的藥物。(9HRZ)表示療程9個月,各一片異煙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ZA,Z),每日清晨頓服。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毒副反應。定期檢查並及時調整。當然還有9HRZ4E、2SHRZ/6H3R3T、4SHRE/5HRE等方案。

  手術治療在抗結核藥物的控制下,及時徹底地清除結核病灶,可以大大縮短療程,預防畸形或截癱的發生,大大提高了骨結核的治愈率。同時應強調手術適應證,不應濫用手術。

  【血沉看變化】:通過血沉變化,觀察結核病病情變化和療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復發和活躍;當病情好轉或靜止時,血沉也逐漸恢復。在診斷上亦作為參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