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都聽說過類風濕關節炎(簡稱類風關),這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高發年齡為40~60歲,並且女性發病率高於男性2~3倍。患上類風關,患者的手、足小關節會出現晨僵、腫痛,進而發生畸形導致殘疾,另外還會累及全身,讓心、腎、肺、眼等發生病變,使患者痛不欲生。
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劉毅教授介紹,臨床研究發現,類風關患者有3類:不需要治療便可以自愈,這部分患者大約有10%;經過輕微治療便可痊愈,這部分患者大約有30%;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規范治療才能臨床治愈,這部分患者大約有60%。“讓人遺憾的是,以目前人類的醫療技術水平,我們還沒有辦法在接診患者的第一時間就搞清楚患者到底是屬於哪一類。”劉毅表示,只有在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約3個月的規范治療後,才能得知該患者到底是屬於自愈類患者,還是需要輕微治療或深度治療的患者。
劉毅表示,類風關患者要想被篩選出來並得到有效治療,必須經歷3個治療階段:前3個月的早期誘導緩解階段、6個月的鞏固維持階段,以及之後的長期治療階段。
在早期誘導緩解階段,即患者在被確診後的3個月時間內,應當每個月到醫院接受一次診療,並檢查肝功、血常規等,以確認患者的用藥有無效果:DAS28指數是否小於2.6,關節是否已不腫不痛。只有經歷了這個階段,一般才能得知患者到底屬於自愈型,還是輕微治療型或深度治療型患者。
對於需要繼續治療的患者,在之後6個月的鞏固維持階段,患者須每2個月到醫院接受一次診療,確保在這段時間裡患者的症狀完全或大幅度緩解。
而在長期治療階段,類風關患者須半年到醫院接受一次診療,並嚴格按照醫囑服用藥物。“這個階段的患者,最容易因為擅自停藥而出現復發。”劉毅介紹說,此階段的患者一般每個星期只服用1~2片藥,這常常讓患者認為:反正都沒什麼症狀了,這麼少的藥干脆不用吃了。於是,半年之後類風關便再次復發。
對此,劉毅告誡廣大類風關患者,要想盡快告別類風關,請一定嚴格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