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專家們主張中西醫結合,取西藥治標見效較快、中藥治本可鞏固療效的長處,施行中西醫有效藥物聯用,中西醫有效方法並用,專病專方專藥與辨證用藥加減,使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不斷提高。專家們還提出“抓住早期治愈,控制中期發展,改善晚期症狀”的科學治療原則。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醫學家們推出了一個西藥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金字塔”模式:對初發患者,如無特殊禁忌,應首選阿司匹林或其他非激素類抗炎藥物,即一線藥物;倘不能耐受或無效時,則依次采用二線病情緩解藥,即金制劑、青霉胺和甲氨蝶呤等;皮質激素為三線藥,僅限用於嚴重危及生命的血管炎、漿膜炎、眼炎及關節腔內注射等少數情況。這就構成了一個從金字塔底至塔尖的用藥序列。如患者對以上藥物仍無反應,則最後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硫脞嘌呤和環孢霉素A等實驗性藥物。
運用非激素類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應掌握以下原則:
(1)用藥個性化 由於個體差異性很大,同一種藥物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果,有的有效,有的則無效;不同患者,所需同一藥物的劑量、不良反應也會有較大差別。故應對不同患者區別對待,個別掌握用藥分寸。
(2)3星期療程 每種藥物的觀察時間通常定為3-4星期左右,用最大量3星期後無效,可更換一種。如試用2-3種仍不能控制病情者可考慮投放二線藥物。
(3)盡量單用 本類藥不主張聯合應用,因大多數相互間有拮抗作用,如阿司匹林與萘普生合用,使後者血中濃度降低;消炎痛與阿司匹林合用,又降低阿司匹林的抗炎效果。
(4)配伍用藥 本類藥相互間不聯用,但可與另類皮質激素、改變病情藥合用。
(5)先優後劣 先選用水楊酸制劑或丙酸類衍生物,而消炎痛毒性較大,僅適用重症或其他藥物失效者。
至於用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有嚴格的適應證,不可濫用。因為激素雖能有效地緩解症狀,但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基本病變,長期或大量使用激素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及醫源性疾病,甚至比類風濕關節炎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