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作舒縮活動。上肢骨折病人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松,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只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病人可作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病人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舒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病人除作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愈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病人可進行抬腿和髋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病人,在第4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髋、膝關節等動作。到4—6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己拆除,一般接近臨床愈合,除不利於骨折愈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愈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病人的骨折已達臨床愈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病人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病人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作一些負重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