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針對發膿性關節炎的治療

針對發膿性關節炎的治療

  1.抗生素的治療

  (1)早期及時應用抗生素:在感染的微生物確定前即應使用抗生素。根據滑膜液塗片革蘭染色和臨床特征來初步估計致病菌。若確定為革蘭陽性菌,開始時用抗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若抗甲氧西林(二甲氧苯青霉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占優勢,用萬古霉素。確定革蘭陰性菌後,開始時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和抗假單孢菌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一旦確定了細菌,得出抗生素的藥敏試驗後,重新考慮抗生素及劑量。早期應用抗生素不僅可迅速控制感染,還可使病變逆轉,減少後遺症。

  (2)給藥途徑:急性期需靜脈給藥,劑量要足夠,療程10天到2周。每天分幾次給藥,每次間隔6~8小時。抗生素很容易從血液循環中滲透到關節液內。研究表明,毋須將抗生素直接注入關節腔內,滑膜液中也能產生有效的殺菌濃度,從而減少了注入新的感染因子的危險性,還減少了局部藥物濃度過高而產生的化學性滑膜炎的可能性。抗生素與血清蛋白結合並不影響藥物滲入關節,也不影響關節外給藥的功效。當一種抗生素的滲透性較差時,可用其他更易進入關節腔的抗生素,必要時才考慮關節內局部用藥,用法為每天1~2次。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作用在pH6.5時降低,因此為了使局部用藥更有效,必須去除能降低pH值的膿性滲出物。

針對發膿性<a name='InnerLinkKeyWord' href='http://www.jianke.com/gkpd/gkjb/gjy/' _fcksavedurl='http://www.jianke.com/gkpd/gkjb/gjy/' target='_blank'>關節炎</a>的治療

  (3)制定治療方案:感染的微生物確定後,必須根據敏感試驗的結果制定出確切的治療方案。可繼續用最初的抗生素,也可用更適當的抗生素。在滑膜液和血清中測定藥物的抗菌作用。需要強調的是,藥物必須達到殺菌作用而非抑菌作用,靜脈給藥須維持到臨床體征和關節炎向正常轉化為止。治療過程中,應反復進行滑膜液的細菌培養。若希望延長抗生素的應用,可放置抗生素的皮下貯存器,注入大的中央靜脈如鎖骨下靜脈來持續給藥。感染控制後,可口服抗生素。口服後滑膜液中抗生素濃度的高峰值是血清中濃度峰值的60%~80%。若僅口服給藥,須用一系列的滑膜液中抗生素濃度測定來監測。早期口服療效不可靠,因膿毒血症患者常有惡心、嘔吐及胃腸紊亂。抗生素治療宜持續到症狀消失後2周。

  (4)抗生素引起的血清病是藥物治療的不常見並發症。幾乎所有的抗生素作為一種半抗原均能發生這種反應。治療過程中,關節的發熱、潮紅及皮疹等症狀發展時,必須鑒別是感染的反復還是多發性關節炎的血清病。須仔細檢查關節內的細菌,作塗片和細菌培養,並作細胞計數和糖水平測定。必要時,換用不同類的抗生素。

針對發膿性關節炎的治療

  (5)感染後滑膜炎:感染性關節炎的組織損傷可由細菌產生的毒性因子直接引起,也可由宿主對細菌抗原的反應間接所致。抗生素的殺菌作用並不能清除細菌的產物,這些物質可長期存在於關節中,使炎症反應持續存在。Yu.D和Kuipers報道由於志賀菌屬、沙門菌屬、耶爾森菌屬和彎曲桿菌屬引起的化膿性關節炎與脊柱關節病(例如強直性脊柱炎、賴特綜合征)具有相同的臨床模式。所以必須注意對感染後滑膜炎的治療。治療時可加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但必須用抗生素治療數天後才能加用。早期並不提倡應用非特異性抗炎藥,因它們有退熱作用,為此需嚴格掌握關節內注射糖皮質激素藥物的適應證。培養為陰性,關節內炎症反應持續了幾周以及不宜關節切開或做關節鏡檢查的患者,可考慮關節內注射。抗生素的應用必須持續到滑膜炎症狀停止為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