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典型的外傷史、足跟疼痛及壓痛、足跟淤血、寬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難作出骨折判斷。X線片主要是標准側位及軸位片,攝軸位片時X線球管應與足縱軸線呈40°角投照,側位片上從跟骨的前關節突到後關節面畫一線,再自後關節面到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畫一線,兩線交角稱跟骨結節角(B?hler角),正常為20°~40°。
一、跟骨骨折一般分為以下2型
1.關節外型
指不波及跟距關節的骨折,包括:
(1)跟骨後結節骨折:又有縱形骨折、橫形骨折及撕脫性骨折之分。
(2)跟骨前結節骨折:其骨折線穿過跟骨前結節。
(3)載距突骨折:表現為跟骨之載距突呈斷裂狀,多伴有移位。
(4)結節前方近跟距關節之骨折:實際上此處已波及關節,在處理上應注意。
2.關節型骨折
視其形態及受損程度等又可分為以下4型:
(1)舌型(tonguetype)骨折:多系垂直暴力所致。
(2)壓縮型(depressiontype)骨折:亦因縱向垂直外力所引起。
(3)殘株型(stumptype)骨折:即波及距骰及跟距關節的縱(斜)向骨折。
(4)粉碎型(crushtype)骨折:多由強烈的壓縮暴力所致。
二、跟骨骨折的並發病症
1.跟骨骨折的並發症較多
最常見的有:腫脹、張力性水疱、筋膜室綜合征、神經血管損傷、傷口裂開和感染、跟墊疼痛、跟骨骨刺、骨折畸形愈合、關節炎等。其他還有跛行、跟腱攣縮、側方撞擊綜合征和腓腸神經炎等。
2.常合並嚴重軟組織腫脹及張力水疱
水疱通常發生在骨折後包括:傷足持續劇痛、腫脹嚴重、屈趾無力、伸趾疼痛、跖部感覺減退、出現張力水疱或淤斑等,足跟部嚴重的張力性腫脹為本綜合征確切的特征性表現。對跟骨內、外及表淺筋膜室應用壓力監測,如發現壓力達到30mmHg(1mmHg=0.133kPa)或在心髒舒張期達到10~30mmHg時應作為手術切開的指征。
3.跟骨畸形或骨突形成
是最常見的後遺症,當跟骨限局性部位壓力增大後,易形成胼胝、疼痛,由於跖側皮質不平刺激跖筋膜,造成跖筋膜炎而致疼痛。
4.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
病人常訴跗骨窦處疼,對確診者可行關節融合術。
5.腓骨肌腱卡壓綜合征
表現在外踝下方有限局性或廣泛性壓痛及活動時疼痛,易被誤診為距下關節創傷性關節炎行三關節融合術,而未能解除疼痛。可將增生造成卡壓的跟骨部分廣泛切除並松解肌腱,即可緩解症狀。
6.屈趾肌腱粘連爪狀趾畸形
見於屈趾及屈姆肌腱,可行肌腱切斷或松解術。
7.跟腱無力
因結節關節角減少,跟骨結節上移使跟腱相對松弛,行走時無力,呈跟足步態,可作跟骨截骨術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