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骨折 >> 關於骨折 >> 骨折後鍛煉方法有哪些?作用不可忽視

骨折後鍛煉方法有哪些?作用不可忽視

  骨折是指骨結構的連續性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遺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下面趕緊和家庭醫生在線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吧。

  病因

  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如車輪撞擊小腿,於撞擊處發生胫腓骨骨干骨折。

  2、間接暴力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槓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如從高處跌落足部著地時,軀干因重力關系急劇向前屈曲,胸腰脊柱交界處的椎體發生壓縮性或爆裂骨折。

  3、積累性勞損

  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稱疲勞骨折,如遠距離行走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

骨折後鍛煉方法有哪些?作用不可忽視

  康復鍛煉的部位及基本方法主要有:

  傷肢未被固定的關節

  做全方位的主動運動。如老年人常見的腕部克雷氏骨折,石膏固定在前臂至掌指關節下,就可以主動做肩、肘和手指的活動。必要時旁人給予協助,爭取達到正常幅度。上肢,要特別注意肩關節的外展外旋,及掌指關節的屈曲;下肢,應特別注意踝背屈。中老年人關節攣縮傾向很大,應特別留意。

  患肢被固定部分的肌肉

  做靜力性練習(或稱等長練習),俗稱用“死力”,即在關節不動的情況下,讓肌肉收縮用力。通常患者在數天後疼痛減輕時開始進行練習。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此練習時,需注意不要屏氣。

  脫位或骨折累及的關節

  可在關節固定後的2~3周,每天取下固定物,在保護下作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運動後再予固定。這個方法可以促進關節軟骨的修復,同時防止關節內粘連形成。有時,固定物是石膏托,可以自行拆裝。但如果是石膏管形,就必須求助醫生了。這種做法適用於沒有堅強金屬內固定的骨折。這個進程可以加快,至於快到什麼程度,則要取決於專科醫生的看法。

  未受傷的肢體

  病人應盡可能早起床,保持正常的活動。必須臥床的,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應每日做臥床保健操,包括深呼吸、未受傷肢體的運動等,以防止全身並發症。臥床保健操應該使心率加快,大范圍關節活動和抗阻練習時,運動心率應接近耐力練習水平。

  骨折後鍛煉的好處

  1、促進骨折愈合

  傷肢肌肉的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愈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愈合。這是骨折後功能鍛煉的優點之一。

  2、減少並發症

  經常活動鍛煉,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並發症,如骨質疏松,骨折遲緩愈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並發症。這也屬於骨折後功能鍛煉的優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