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較少伴有神經症狀,除非伴有齒突骨折或環椎橫韌帶斷裂。大部分寰椎骨折可根據頸椎側位及頸椎張口位X線片診斷,必要時可做CT檢查,確定骨折類型。頸椎橫韌帶是否斷裂可通過X線片進行測量。
在頸椎側位片上,寰椎前弓與樞椎齒突間隙距離成人應小於3mm,大於3mm表示有寰椎橫韌帶斷裂。在頸椎張口位片上,兩側側塊移位總和大於6.9mm則表示有寰椎措韌帶斷裂寰椎骨折可分為後弓骨折、爆裂性骨折、前弓骨折、側塊骨折。其中後弓骨折最為常見,由於頸椎過伸,同時伴有軸向重力作用,使頸椎後弓在枕骨後緣與樞椎棘突之間擠壓引起。後弓骨折常為雙側,骨折線分別位於後弓與兩側塊交界部位(圖7—5)。寰椎後弓骨折約超過50%合並有其他骨折,如Ⅱ型或Ⅲ型樞椎齒突骨折,C2創傷性滑脫,或枕骨睬骨折。其次是爆裂性骨折,由軸向暴力引起,Jefferson骨折即屬此型骨折。
曝裂性骨折根據寰椎橫韌帶是否斷裂可分為隱定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如有橫韌帶斷裂,為不穩定性骨折,如沒有橫韌帶斷裂。則為穩定性骨折。引起爆裂性骨折的暴力通常是對稱性地由兩側枕骨髁向下傳導,如暴力偏向一側,則引起側塊骨折。頸部過伸也可引起前弓骨折,由於齒突撞擊前弓導致前弓骨折。
對於寰椎骨折的治療應根據骨折的類型、移位的程度以及合並的其他椎體骨折情況來決定。單純寰椎骨折多采用非手術治療。單純後弓骨折、爆裂骨折或側塊骨折,張口位X線片上側塊移位小於2mm的,可采用支具固定10~12周。爆裂性骨折或側塊骨折移位2~6.9mm的,進行顱骨牽引1周使頸都肌肉痙攣解除,然後采用頭環背心固定3個月。如移位大於6.9ram,則應用顱骨牽引進行復位,復位後仍保持牽引4~6周,撤除牽引後拍頸椎張口位X線片,如撤除牽引後復位能維持1h以上,則可改用頭環背心固定6~8周,如不能維持1h以上,則繼續軍-引,直至撤除牽引能維持復位1h以上,則改用頭環背心固定。固定拆除後須拍頸椎伸屈動力性側位片,如有寰樞椎不穩,則後期手術行寰樞椎融合。
寰椎骨折伴有樞椎骨折的應根據樞椎骨折類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大部分可采用頭環背心固定8~14周,如寰椎合並齒突Ⅲ型骨折、寰椎合並Hangerman骨折等。寰椎骨折合並齒突Ⅱ型骨折的治療根據齒突骨折移位情況來決定,齒突骨折移位小於5~6mm的可采用頭環背心固定,齒突骨折移位大於5~6mm的不愈合率較高,應早期手術治療。應用牽引的方法治療也存在一定爭議。如果枕頸部的韌帶保持完好,則牽引可通過韌帶限制骨折塊的移位達到骨折復位的目的,但需要維持牽引6~8周。有的病人通過初期的顱骨牽引達到復位後,改用頭環背心牽引固定常出現復位丟失.長期應用頭環背心牽引固定也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症,而且頭環背心固定並沒有足夠的牽引力維持復位,因此有作者提出采用牽引治療很難達到充分復位。
寰椎骨折的手術指征包括:合並神經損傷;合並樞椎齒突骨折且骨折移位大於5~6mm;經非手術治療後存在寰樞椎不穩;寰椎爆裂性骨折側塊移位大於6.9mm且合並Ⅱ型齒突骨折。對於寰樞椎不穩的可考慮行寰樞椎融合,但必須考慮寰椎後弓是否穩定,側塊骨折及一側後弓骨折的後弓尚穩定,可直接行寰樞椎融合,如有寰椎後弓雙側骨折,則需行枕頸融合,或待寰椎後弓骨折愈合後再融合寰樞椎。寰樞椎融合傳統的方法采用後路鋼絲技術,包括Gallie鋼絲固定術和Brooks鋼絲固定術。後路鋼絲技術需要寰椎後弓完整,如寰椎後弓缺如,則可行枕頸融合。近年來應用經側塊關節螺釘固定進行寰樞椎融合要優於傳統的後路鋼絲技術,它不需要寰椎後弓完整。同時應用經側塊關節螺釘固定也有助於合並的齒突骨折或樞椎渭脫,術後可早期下床活動,可不用頭環背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