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在醫學上稱為“骨贅”,是新的骨和軟骨形成的結果,是骨性關節炎的特征之一。骨贅在關節周圍特別常見。一旦確診患有骨刺,患者不必擔心,骨贅的形成其實是一種修復現象,是骨性關節炎病理過程中機體的代償反應。骨贅的形成可以增加關節的負重面積,降低單位面積承受的壓力。
有些人雖然確診患有骨刺,但是卻不一定要治療。骨性關節炎患者的x線片上往往可以看到骨刺存在,但是否需要治療,則取決於是否有臨床症狀。據統計,65歲以上的人當中85%有骨刺出現,然而這些人當中只有三分之一會有骨性關節炎的症狀。
骨刺的藥物治療
有很多患者認為吃藥能“消”掉骨刺,這是一個誤區。某些“大夫”就是利用了患者對骨刺的恐懼心理進行招搖撞騙,誇大效果。藥物治療骨質增生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和減輕炎症反應等,臨床上常采用階梯式藥物治療方法。骨質增生的臨床疼痛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三類。而不同疼痛程度所對應藥物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即為階梯式治療。
具體而言,初期骨質增生患者常以慢性疼痛為主,應選用腸溶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等,這類藥物對緩解輕度或中度疼痛效果明顯。但有消化性潰瘍病的患者禁忌服用。中度疼痛患者一般選用的藥物有二氯可待因、曲馬朵、奇曼丁等。但由於此類藥物有惡心、依賴等毒副作用,建議患者不可長時間服用,以免出現耐受和成瘾反應。
重度疼痛患者因疼痛延長、加重,藥物藥性也需隨之增加。可選用的藥物有美施康定(每片30毫克)、強痛定(每片30毫克)等,雖然這類藥物鎮痛效果明顯,但容易成瘾,只可偶爾使用。
骨刺的手術治療
要想消除骨刺,只有一個辦法——手術。但臨床經驗表明,這只是暫時的,並且副作用較大。
骨質增生患者是否能接受手術往往因人而異。手術雖可切除骨刺,但僅限於骨贅過大或因關節被“卡死”,保守治療無效者,或出現關節嚴重疼痛、畸形、關節不穩定、屈曲攣縮和嚴重肌萎縮者。這些患者這時可選擇手術切除骨刺,再做關節成形術、關節融合術或人工關節置換術。
但值得一提的是,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創傷,有些患者會因此造成無菌性炎症,而刺激骨質增生。
例如關節置換術容易引起並發症,輕者骨頭松動,重者會造成骨折、感染,甚至導致肺栓塞的嚴重後果。另外,一些國產人工關節在技術上尚有瑕疵,而進口的“洋關節”與黃種人的骨骼構造不完全一致,置換後難以磨合。
一般而言,60歲以下若無特殊情況無需做人工關節置換術。
物理療法宜提倡
在藥物治療骨質增生的同時,還應配合一些理療方法進行治療。按摩與牽引可以緩解骨質增生。
按摩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起到消炎止痛作用;牽引可減輕骨刺對局部神經、組織的壓迫而起到暫時緩解疼痛的作用,適用於頸、腰椎骨質增生症。
在按摩牽引的同時還可配合磁療、熱療等理療療法。磁療是以磁場作用於人體治療疾病的方法;熱療是以各種熱源為介體,將熱傳遞到機體,以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
通常病人經過5—8次物理治療後,腰背腿痛等症狀會明顯減輕,完成治療計劃後,病人骨密度會呈增長趨勢,這是單用藥物治療不能達到的效果。
平時若關節疼痛較為厲害,可選用亞麻仁敷袋對關節處進行熱敷。對於腳關節骨刺者可輪流用熱水及冷水泡腳,這對減輕症狀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