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骨骼系統和身體中其他系統、器官一樣,不停地進行著新陳代謝。舊骨不斷分解,新骨不斷形成。於20歲以後,骨分解速度慢慢超過再生速度。一旦進入老年期會明顯加快,骨基質和鈣質等比例減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骨強度。此外,病人感到全身無力、腰酸背痛。脊柱椎骨支持不住體重,慢慢塌陷變扁,導致弓腰駝背,身材變短,影響心肺功能。
骨質疏松對骨骼擔任的支撐、負重和活動等功能頗為不利,為此,機體需要以骨質增生的方式來啟動代償機制以恢復力學平衡,最終達到保護關節或脊柱的目的。因此,一些負重關節如頸椎、腰椎、髋關節、膝關節附近可出現比較明顯的骨質增生。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骨質增生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對骨質疏松的一種生理代償反應。
據考古學家發現,史前動物化石就有骨質增生的證據,我們的祖先古人類也早已有之。如在法國出土的一具完整的尼安德特人骨架,根據骨齡推測,死時70多歲,脊柱與膝關節都有骨質增生。歷經漫長的進化過程,骨質增生未見消失,反延續至今,也足以說明它在生理上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
骨質增生過度或發生在某些特殊的部位,會刺激或壓迫神經引起疼痛及其他症狀,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它進行控制。對此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從控制骨質疏松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