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脊柱側凸,特別是占90%以上的特發性脊柱側凸不是一開嚴重,它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開展群體普查,早期發現,早期術治療率是脊柱側凸治療的基本方向。非手術治療包括理療、體療、表面電刺激、石膏及支具等。
(一)矯正體操療法
矯正體操對脊柱側凸的治療作用原理是有選擇地增強脊柱維持姿勢的肌肉。通過凸側的骶棘肌、腹肌、腰大肌、腰方肌,調整兩側的肌力平衡。牽引凹側的攣縮的肌肉、韌帶和其他軟組織,以達到矯形目的。矯正體操對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類型的脊柱側凸有不同的效果,特別對少兒或青春前期輕度特發性側凸、可屈性好尚無明顯結構性改變者,體操療法可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對結構性改變明顯及先天性側凸很難單獨通過矯正體操矯形,需與其它非手術治療特別是支具治療結合應用。因此,體操療法仍為一種必要的輔助療法,可防止肌肉萎縮及其他因制動引起的廢用性改變。
(二) 支具治療
支具治療方法是非手術治療中最主要和最可靠的。國外許多資料報道令人信服地表明:支具治療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側凸的進展,特別是對輕型特發性側凸,可以避免手術或減輕手術患者側凸的嚴重程度。對35度以內的特發性側凸, Risser征<=2度的患者,支具治療的有效率可達75%以上。目前國內外均已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