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共有7塊,由一個椎體、一個椎弓及七個突起(一個棘突、一對橫突、兩對關節突)所構成。各個頸椎又有其相應的特點,特別是第一和第二頸椎。現分述如下:
(l)第三至第七頸椎的結構特點:
1)椎體:一般較小,呈橫橢圓形,上面的左右徑約為2.41cm,下面約為2.28cm,均大於前後徑。
椎體中部略細,上、下兩端膨大,高約1.47cm,上面在左右徑上凹陷,下面在前後徑上凹陷。上、下椎體之間形成了馬鞍狀的對合,以便保持頸部脊柱在運動中的相對穩定。椎體上面的後緣兩側有向上的脊狀突起稱為鉤突,它們與上位椎體下面的後緣兩側呈斜坡形對應部分相對合,形成所謂鉤椎關節,即Luschka關節。頸椎4~6水平的Luschka關節是骨贅的好發部位。
2)椎弓:椎弓向前與推體相連處較細,稱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間合成椎間孔。椎間孔的前內側壁為椎間盤,上下為椎弓根,後外側壁為關節突關節及其關節囊,脊神經也在此合成並由此孔穿出。神經根的營養動脈也經此孔進入椎管。椎弓根向後是板狀部分稱為椎板,上下椎板之間有黃韌帶連接。
3)突起:棘突位於椎弓的正中,呈前後位,突向後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七頸椎分叉率只有4%。橫突呈額狀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寬,上面有一深溝稱為脊神經溝,有脊神經通過。橫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後兩個結節,圍成橫突孔。關節突呈短柱狀,位於橫突之後,上下關節突之間的部分稱為峽部,頸椎關節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後伸運動;關節面平滑,呈卵圓形,覆有關節軟骨,關節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個頸椎的上關節突上向前滑動。
(2)第一與第二頸椎的特點:
1)第一頸椎又名衰推,其形態與其他頸椎相比雖有共同的結構,例如都有橫突及橫突孔,各有兩個上、下關節突以及一個較大的椎孔,但最大的差別是沒有推體,椎孔則由前、後兩弓圍成,棘突極短。
2)第二頸椎又名樞椎,其基本形態與其它頸椎相似,但其外形特點是椎體向上伸出一個齒突。齒突是一個指狀突起,從其與椎體交界處至頂端,長度平均為15.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