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頸椎病 >> 頸椎病症狀 >> 頸椎正常解剖結構

頸椎正常解剖結構

  頸段脊柱由7個頸椎、6個椎間盤(第1、第2頸椎間無椎間盤)和所屬韌帶構成。上連顱骨,下接第1胸椎,周圍為頸部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等組織包繞,俗稱“脖子”或“脖頸”。從側方觀察,頸椎排列呈前凸弧度。雖然頸椎在脊椎椎骨中體積最小,但它的活動度和活動頻率最大,而且解剖結構、生理功能復雜,所以容易引起勞損和外傷,導致頸椎病。

  除第1、第2頸椎結構有所特殊外,其余頸椎與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和棘突)等基本結構組成。椎體在前,椎弓在後,兩者環繞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連構成椎管,其中容納脊髓。椎體上面周緣的兩側偏向後方,有脊狀突起,稱為鉤突。鉤突與相鄰的上一椎體下緣側方的斜坡對合,構成鉤椎關節(亦稱椎體半關節——Iuschka關節)。此關節能防止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但當因退變而發生骨質增生時,增生的骨刺則可能影響位於其側方的椎動脈血液循環,並可壓迫位於其後方的神經根。鉤椎關節退變可較早出現。由於該關節位於椎間邊緣部,在頸椎作旋轉等運動時,局部的活動度較大,兩側的鉤狀突起呈傾斜面,局部椎間隙較窄,頸椎活動所產生的壓力和剪力常集中於此。椎弓根上、下緣的上、下切跡相對形成椎間孔,有頸脊神經根和伴行血管通過。通常頸脊神經僅占推間孔的一半,在骨質增生或韌帶肥厚時,孔隙變小、變形,神經根就會受到刺激和壓迫.產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狀。頸椎的橫突較短,其中間部有橫突孔,除第7頸椎橫突孔較小外,其余均有椎動脈通過。當頸椎發生骨質增生等病變時,可導致椎動脈血液動力學方面的改變,影響大腦血液供應,產生眩暈、惡心等症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