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間盤退行性變化及頸椎骨質增生,刺激或壓迫了鄰近脊髓、神經根、血管及交感神經,並由此產生的頸、肩、上肢一系列不適表現。由於頸神經根感覺神經纖維排列在上,運動神經纖維在下,故臨床上經常出現上肢感覺神經障礙。
人類的脊柱中有7塊頸椎,是體積最小、強度最差、最靈活、活動頻率最高、單位面積承重大、最容易勞損的椎體,並具有頸椎椎管的先天性發育性狹窄與畸形、其下段與胸椎又相對固定的特殊性。故而,頸椎是脊椎受損的好發部位,尤其是頸椎的第2、3、4、5、6段,更容易發生損傷,形成頸椎病。
由於年齡增長及各種急、慢性勞損的病理生理變化,可導致頸椎間盤進行性的退行性病變。包括髓核脫水、彈性下降、萎縮,纖維環膨出、破裂,頸椎間隙變窄等變化。久而久之,在椎體後緣、後關節、鉤椎關節等部位出現反應性的骨質增生及韌帶鈣化、增厚,致使椎間孔和椎管狹窄,進而壓迫相應的脊神經根和椎動脈,產生一系列頸椎病症狀。
一些不良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會促進和加速頸椎病的形成。如:
1)長期枕高枕睡覺;
2)從小就坐不直、站不直、臥不直,總是埋頭看書、寫字;
3)超過頸部耐量的運動;
4)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疾病也可促使頸椎發生退行性變化;
5)頸部外傷、扭傷、牽拉傷、交通事故等;
6)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松家族;
7)因挑食影響骨骼發育;
8)不適當使用電腦、久坐、不活動,有些少年兒童玩電腦游戲沒有節制,所以頸椎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