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在骨科一直是長久研究的一種疾病。一般來件,肩周炎常發於中老年人,但是,現在的臨床數據顯示,肩周炎的發病者也在日趨的年輕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後果呢?什麼人容易患肩周炎呢?懷著這些問題我們來看一下以下的內容。
分析其患病的原因,我們發現這些患者雖非體力勞動者,但所從事的工作均需要頻繁活動肩臂或肩臂必須長時間固定於某一種姿勢,尤其是這種姿勢大部分是上臂輕度外展、內旋位。例如廚師的工作掂大勺和使用刀、鏟、勺的姿勢和活動量即屬此類。教師寫黑板板書時上臂外展、上舉、內旋姿勢,會計打算盤、使用計算器或微機的姿勢,司機把握方向盤的姿勢,作家、畫家的伏案寫和畫的姿勢等,雖耗力不大,但其姿勢固定時間長,久而久之,勢必導致肩臂某些組織的慢性疲勞損傷,發生退行性變,最終導致泛發性炎症。
分析這些人肩肌的受力部位,我們發現這種姿勢主要引起肩袖肌及肌腱的疲勞,加速肩袖的勞損性退化和變性。這種經常性疲勞累積為小損傷後出現輕微酸脹症狀,一般不容易被重視,若再有意外刺激,即泛發炎性反應,使之充血、滲出及肉芽組織增生。至老年期,尤其是50歲左右時,退變到一定程度,組織再生和修復能力下降,一過性內分泌功能紊亂、新陳代謝減退及其他誘因等均可導致炎性灶迅速粘連、纖維化以至鈣化,最終致肩周各關節活動受限和劇烈疼痛。
(一)發病原因
肩關節周圍炎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由於肩關節以外的疾病,如冠心病、肺炎、膽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使肩關節活動受限;②因上肢骨折、頸椎病等使上肢固定於身旁過久;③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退變,如肩峰下滑囊炎、岡上肌腱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
(二)發病機制
Depalma(1983)將凍結肩病理過程分為3期:早期為凝結期,此期病變主要位於肩關節囊。肩關節造影顯示關節囊緊縮,關節囊下皺褶互相粘連而消失,肱二頭肌長頭腱與腱鞘間有薄的粘連。以後隨著病變程度加劇,進入凍結期。此期除關節囊嚴重攣縮外,關節周圍軟組織均受累,退行性變加劇,滑膜充血、組織缺乏彈性。喙肱韌帶攣縮限制了肱骨頭外旋,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攣縮,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使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經7~12個月後炎症逐漸消退,疼痛消失,肩關節活動功能逐漸恢復,稱解凍期。Depalma在1例15年前患雙側凍結肩而自愈病人,屍體解剖中發現兩側肱二頭肌長頭腱在肱骨結節間溝均獲得新的骨附著點,而肌腱關節囊內部分均已消失。作者認為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是引起凍結肩的主要原因,一旦長頭腱黏附於結節間溝獲得新的骨附著點,而肌腱關節囊內部分發生病理性撕裂,則肩關節功能改善,凍結肩趨向好轉。也有人發現長時間側臥抱肩,喙突和肱骨頭擠壓關節囊出現腫脹或壞死是凍結肩病因。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來件可以看出,肩周炎雖然有特定的發生人群,但是條件也是不固定的。特別是一些久坐於辦公室的人群也要注意肩周炎的發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適量的做一些肩部活動來緩解身體上的疲勞,這樣對預防肩周炎也是有一定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