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肩部疼痛的病人很多,由於人們對肩關節疾病認知的不足,不明原因的肩痛多被武斷地診斷為“肩周炎”。事實上,引起肩痛的病因中絕大部分並非肩周炎,不應把肩周炎作為各種肩痛病因的“替罪羊”。隨著國際上“骨科運動醫學”和“肩關節外科”的蓬勃發展,醫學界對於肩關節疾病的認知正日益深入。
止痛不能全靠功能鍛煉
肩痛或肩關節活動受限在中老年人群中經常發生。疼痛可向後背部或上肢放射,甚至伴有夜間痛,經常於睡眠中痛醒。而肩關節的活動受限,表現為肩關節上舉困難,梳頭、穿脫上衣、沐浴等最簡單的日常生活都變成了“困難”問題,除影響體育鍛煉外,病情嚴重的影響患者生活自理。
很多肩痛患者並不去專業醫生處就診,而僅僅根據道聽途說的一些經驗,在家裡進行功能鍛煉、自我康復,繼而導致臨床上大量肩痛患者被誤診誤治,甚至造成病情惡化。於是患者大多認為,“肩周炎是治不好的”。
其實,肩周炎並非肩關節周圍不明原因疼痛的統稱,較為准確的命名應該是“凍結肩”或“粘連性關節囊炎”。好發於40歲~70歲的中老年人,大約有2%~5%的發病率,女性較男性多見。由於對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尚無定論,有關肩周炎的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治療學等方面的研究有待進一步的深入。
肩關節病治療預後各異
隨著國際上“骨科運動醫學”和“肩關節外科”的蓬勃發展,醫學界對於肩關節疾病的認識正日益深入。最常見的與肩周炎相混淆的疾病有“肩關節周圍撞擊症”、“肩袖損傷”、“關節盂唇損傷”、“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頸椎病”等,上述疾病在治療手段和預後上具有較大差異。
有研究發現,在60歲以上由於肩痛就診的老年人中,肩袖損傷的比例高達60%,其發病率遠遠高於肩周炎。肩袖是四根肌腱的統稱,它們呈袖狀包繞肱骨頭,主要功能是幫助肩關節的運動和穩定。
肩袖損傷機制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傷兩種。急性損傷常見於提拉重物、摔倒時肩部支撐,被外力牽拉等,如公共汽車上手扶拉桿站立的乘客,突然遭遇急剎車,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損傷。慢性勞損傷常見於60歲以上的老人;另外,在長期從事網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等需上肢舉過頭頂的運動項目人群中也較多見。肩袖損傷主要表現為肩外展上舉時疼痛,損傷嚴重的患肩因為無力,需要對側手幫助才能完成上抬動作。如果讓肩袖損傷患者進行“爬牆”等功能鍛煉、或人為地強行牽拉,可造成已損傷的肩袖的撕裂口增大,加重傷情。
建議肩痛患者尋求專業肩關節外科或骨科運動醫學醫生的明確診斷後接受治療。部分肩痛患者可以通過口服抗炎止痛藥物和局部封閉療法獲得緩解。
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關節僵硬難以緩解的、肩部無力功能障礙的病症,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關節鏡外科手術有著切口小、康復快、療效好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