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一億骨關節患者僅1.5成得到醫治

一億骨關節患者僅1.5成得到醫治

  現狀篇:慢性骨關節病易被忽視

  50多歲的王大媽平常連膝關節稍微彎曲一下就疼痛難忍,不僅日常活動不便,連生活都難以自理……據了解,各類骨關節病的患者大量存在,而它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急需得到重視。相關專家介紹,以美國為例,估計有400萬~600萬人患有致殘率很高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每年新發病例估計為10萬~20萬;我國雖缺乏類似的統計,但最保守的估計至少也有400萬人。在我國,骨關節病患者以中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群中至少有半數人患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OA),其中以膝關節病最為多見。據統計,60歲以上人群中約50%患有骨關節炎,75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則達80%,我國大約有8000萬人患有骨性關節炎。痛風及高血尿酸症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典型強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為0.3%左右。由此可見,患有各種骨關節病在我國有一億以上。骨關節病造成的經濟總損失與癌症相似甚或超過之。不少臨床醫生對患者遭遇的所謂“5D”,即殘廢(disability)、死亡(death)、痛苦(discomfort)、副作用(drugreactions)及經濟損失(dollarlost)是深有感受的。很多骨關節病是慢性進展性、致殘性疾病,剛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患者不願意就醫,到後來發展嚴重後,患者不得不長期經受疾病折磨,因勞動力遭破壞而引起國家的經濟損失顯而易見。

一億骨關節患者僅1.5成得到醫治

  費用高醫保政策傾斜不夠

  據北京中醫骨科專家了解,在嚴重的關節受損、變形的情況下,患者不得不更換人工關節,如人工膝關節、人工髋關節,但高昂的費用令人咋舌,而醫保能覆蓋的少得可憐。很多患者發帖詢問更換人工關節的費用,而回答大都是“五萬”、“十萬”,普通家庭的患者根本難以承受,而很多更換過的患者還表示手術的經歷更是“十分痛苦”。隨著我國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骨關節疾病的醫療費用支出也呈逐年上升趨勢,骨關節疾病雖然和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同屬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但是相對於其他病種,我國政府對於骨關節疾病的重視和投入還遠遠不夠。例如在北京,現在關節置換手術關節假體的費用僅能報銷6000元,剩余的數萬余元費用對於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足拇趾外翻手術在很多地方更是被列為美容手術,不能報銷,很多患者因為無力承擔醫療費用而無法診治。專家建議,科技部、財政部要增加骨關節病防治的財政投入及科研立項,開展對骨關節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研究。而人保部應調整醫保政策,增加骨關節病醫保報銷力度,使更多患者能夠得到應有的治療。

  納入“治未病”是關鍵

  目前,我國已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納入“治未病”工程,提倡積極早期干預和防控,而專家指出,對骨關節病,也應當大力提倡積極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專家指出,骨關節病患者雖然如此眾多,但就醫率卻僅有約15%,其中還有很多患者是因為實在忍受不了痛苦了才去醫院,這與社會缺乏對骨關節病防治的整體氛圍、科學普及不到位很有關系,建議衛生部應將骨關節病納入慢病防控、“治未病”工程,糾正只重視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而忽視對骨關節病防治的現狀。

  記者還了解到,目前進口人工關節占據了市場主導,其價格是國產產品的2至3倍。例如更換單側的膝關節,國產產品的總費用約2萬多,而進口的則高達4萬至6萬。對此專家建議,發改委應出台扶植國產骨關節病相關醫療器械、內植入物發展的政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如國產人工關節使用率,逐步減少對進口人工關節的依賴程度,降低醫療費用。

  此外北京中醫骨科專家還呼吁成立“國家骨關節病防治中心”,發揮中醫在骨關節疾病防治的作用,因為手法按摩、針灸、針刀、熏洗等中醫療法對於骨關節病的治療已被證實是安全可靠的。而在社區,也要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自理能力,要組織相關專家深入社區開展骨關節疾病的科學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介紹正確的骨關節疾病防治理念和知識,為社區醫院購置相應的康復器材,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及考核,把康復工作放在社區進行,既方便了廣大患者就診,也減輕了大醫院的負擔。

一億骨關節患者僅1.5成得到醫治

  服務篇:好習慣能防骨關節病

  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正像很多老人所講的,很多疾病都是年輕時的不注意“坐下的病根”,骨關節病就是典型的一種。從20多歲開始,體內的軟骨細胞在慢慢老化,如果生活方式不科學、運動傷害、飲食不當,每一個人都可能是未來的骨關節病患者,被病痛纏身。其實,要預防骨關節病也很簡單,只需要告別生活中的那些壞習慣。

  30歲以後要重視

  人體在30歲以後,所有器官都進入維持期並開始走向老化,包括體內的軟骨細胞,所以一旦覺得關節疼痛,其實是關節軟骨已經磨損。這種情況下,雖然還沒到“病”的程度,但已經是骨關節損傷的前兆了,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來保護骨關節。

  體重超重減減肥

  研究證明,人在走路時每走一步對關節的壓力,相當於4倍於本身的重量,所以體重越大,對關節的壓力也越大,肥胖是損害關節的一大殺手,易造成膝關節軟骨過早磨損退化,加速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進程。肥胖者要將“減肥”列入計劃之中,減輕膝關節負重。

  骨質疏松多補鈣

  專家指出,從30歲開始要隨時關注自己是否患有骨質疏松,建議到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鈣劑,延緩骨關節退行性老化的進展速度,尤其是女性,絕經後的女性是骨性關節炎的高發人群。因此,女性更要注意補鈣,可以多食用富含鈣質的海鮮、多喝牛奶,更年期的時候要注意調整激素水平,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少穿高跟多保暖

  愛美本沒有錯,但若傷害到骨關節,還是要有取有捨。比如,穿高跟鞋會使身體重心前移,對膝關節壓力較大,女性在上了年紀以後應避免穿高跟鞋。再如,喜歡穿裙子的女性,應注意膝部保暖;夏季不要貪涼,讓關節對著風扇或空調吹,以免為日後留下隱患。

  少爬樓梯少登山

  老年人要少參加對關節沖擊力大的健身運動,如跳繩、打排球等跳躍性較大的運動。喜歡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在打太極拳時,應盡可能提高身體重心。當中老年人做下蹲動作准備起立時,最好借助周圍物體扶著再站起來,以減少膝關節的壓力。

  爬山、爬樓梯或下蹲起立等活動會加重骨性關節炎,還有那些增加關節扭力或關節面負荷過大的訓練,例如打高爾夫等運動盡量避免。

  運動處方能治病

  對於骨關節病患者,運動並非就是“禁區”。根據骨關節疾病部位的不同調整運動方式,用“運動處方”來干預,能改善病情、緩解症狀。專家介紹,總體而言,對骨關節病患者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騎腳踏車、仰臥直腿抬高以及不負重位關節的屈伸活動。尤其是游泳等水中運動,在水中有水的浮力可以支撐,能減少體重對膝關節的壓力,尤其是肥胖的病人。即使不小心跌倒,也不容易導致運動的傷害,可以幫助膝骨關節病人的康復。頸椎不好的人則要避免長時間的低頭,建議多練練胸肌、舉舉啞鈴,可以順帶使頸椎康復。

  關節不適別硬撐

  北京中醫骨科專家說,許多人骨關節不適時並不重視,往往會帶病工作。而此時,保證休息最重要,該休息時不要硬撐。例如人到中年,如果由於家務繁重或工作勞累使得腰椎酸痛、腰肌勞損而感到很不舒服,不妨躺上半天,不要硬撐著勞動或工作,這樣可以延緩關節的磨損進程,避免以後因關節過度受損而導致的長期臥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