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信息網
 骨科信息網 >> 關節炎 >> 關於關節炎 >> 關節炎分的細 切莫亂投醫

關節炎分的細 切莫亂投醫

  有的老人出門買菜或是上樓時,遇到關節疼痛,總說是關節炎犯了那麼關節炎和關節痛有什麼區別?是不是同一回事?

  關節炎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游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

  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症表現,急性炎症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症,但常反復發作。

  關節痛屬於關節軟骨的自然損傷和老化現象。當人年歲漸老,人體的軟骨被磨損,骨頭就暴露了,手指、膝蓋、脖頸等處的關節和關節靠在一起活動磨擦時就疼痛、腫脹、僵硬(晨僵)、有響聲了。

  關節痛表現為主要由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外傷、化膿性關節炎、結核性關節炎以及發熱性疾病等致關節疼痛、紅腫、炎症和活動受阻、功能受限。可見風濕性關節炎可引起關節痛,關節痛的原因中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炎分的細 切莫亂投醫

  風濕性關節炎可以引起關節痛,那麼化膿性關節炎是否也有此特點呢?

  化膿性關鍵炎患者可能曾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或近期有外傷史。

  此病起病急驟,全身不適,食欲減退,高熱、惡寒,體溫達38.5~40℃,出汗,脈搏快速。多為單關節發病。局部關節疼痛、紅腫、皮溫增高,關節部位明顯壓痛,活動時疼痛加劇,肌肉緊張。

  患肢不能負重,受累關節呈痙攣性屈曲。晚期則有關節畸形、病理性脫位、窦道或關節強直等後遺症。

  較淺表的關節如膝、肘、踝關節等,局部紅、腫、壓痛,關節積液較明顯;

  位於深部的關節如髋關節,因周圍有較厚的肌肉,早期皮膚常見不到明顯的發紅,但局部軟組織常腫脹,關節處於屈伸、外展、外旋位,使關節囊較松弛以減輕疼痛,並常有沿大腿內側向膝部內側的放射性疼痛,肩關節化膿性感染時,患肢常處於半外展位,肩部腫脹。

  關節疾病都存在關節疼痛的特點,我們如何辨別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出現關節痛、關節腫脹、晨起雙手發僵不能握拳長時間不能緩解時,及時到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化驗相關檢查如類風濕因子、血沉、抗環胍氨酸抗體、雙手片等,早期病人甚至可行雙手超聲及磁共振檢查以便於確診。

  典型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可參照下列診斷標准:

  (1)關節及關節周圍的晨僵至少1小時(≥6周);

  (2)3個或3個以上關節部位的關節腫(≥6周);

  (3)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至少有1個關節腫(≥6周);

  (4)對稱性關節炎(≥6周);

  (5)類風濕結節 伸肌表面或近關節區域的皮下結節;

  (6)類風濕因子陽性(效價≥1:32);

  (7)手X線改變 後前位手、腕關節X線示骨侵蝕或明確骨質脫鈣的典型類風濕關節炎改變。當具備4條或4條以上標准可明確診斷類風濕關節炎,但以上情況多見於病史時間較長的典型病例。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時,有哪些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

  早期要控制滑膜炎和疾病活動性,減少骨、關節軟骨和其他器官的侵蝕和破壞,目的是減輕其它髒器和關節的損傷,避免關節畸形。

  治療戰略是在明確類風濕關節炎診斷前,給予患者鎮痛治療,並囑患者適當活動、定期隨診。

  對已確診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早期給予慢作用藥物,例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雷公籐、硫酸羟氯喹等,適當應用糖皮質激素,目前比較先進的治療手段有生物制劑,例如益賽普、強克、類克、雅美羅等,輔以鎮痛治療和適當活動,並需要長期隨診。

  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常識,調整生活工作方式,了解自己所處的疾病階段及性質,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

  需要注意的問題不要盲目相信外面小廣告及傳統秘方等,或者聽取旁人的所謂治療方法。但關節炎之間也有區別的,需根據正規醫院專業人士的建議方可采納治療方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Copyright © 骨科信息網 All Rights Reserved